《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南直 > 鎮江府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沒有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吳地,後屬越。戰國屬楚。秦為會稽郡地。漢因之。後漢屬吳郡。三國吳曰京口鎮(漢建安十三年,孫權自吳徙治丹徒,號曰京城。十六年,遷建業,復於此置京督為重鎮。《南齊志》:吳置幽州牧,屯兵於此。《爾雅》曰:丘絕高曰京。蓋丹徒城憑山臨江,故有京口之名。)晉初屬毗陵郡。永嘉五年,為晉陵郡治(詳見常州府),繼又僑置徐、兗二州,謂之北府(按《晉志》:郗鑒為徐、兗二州刺史,成帝時,蘇峻平後,自廣陵還鎮京口。又穆帝永和中,自海虞移東海郡,出居京口。蓋是時二州移鎮無常,而徐州留局恒置於京口也。又六朝都建康,每謂姑孰為南州,曆陽為西府,而京口則謂之北府。)宋為南徐州治(宋永初二年,加徐州曰南徐州。元嘉八年,分江北為南兗州,而南徐州獨治京口),並置南東海郡。齊、梁因之(《隋志》:南東海郡,梁改為蘭陵郡。陳復曰東海),以至於陳,京口常為重鎮。隋平陳,州郡俱廢為延陵縣。開皇十五年,置潤州(以州東潤浦為名。)大業初,州廢,屬江都郡。唐武德三年,復曰潤州。天寶初,曰丹陽郡。乾元初,復故(《志》云:時置丹陽軍於此。)建中初,置鎮海節度於此。南唐亦為重鎮(唐乾寧中,錢寔移鎮海節度於杭州,而潤州為淮南所有,既而淮南復置鎮海軍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東南至常州府百八十里,西南至寧國府四百五十里,西至江寧府二百里,北渡江至揚州府五十里。自府治至江寧府見上,至京師二千三百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北宋政和三年 (1113) 升鎮江軍置,屬兩浙路。治所在丹徒縣 (今江蘇鎮江市)。轄境相當今江蘇鎮江、丹陽、金壇三市地。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為路。明初改為江淮府,洪武四年(1371) 復改為路。直隸南京。清屬江蘇省。1912年廢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南直 > 鎮江府 > 丹徒縣
南直 > 鎮江府 > 丹徒縣 > 丹徒巡司
南直 > 鎮江府 > 丹徒縣 > 薑家嘴巡司
南直 > 鎮江府 > 丹徒縣 > 高資港巡司
南直 > 鎮江府 > 丹徒縣 > 安港巡司
南直 > 鎮江府 > 丹陽縣
南直 > 鎮江府 > 丹陽縣 > 呂城巡司
南直 > 鎮江府 > 金壇縣
南直 > 鎮江府 > 金壇縣 > 湖溪巡司
南直 > 鎮江府 > 金壇縣 > 鎮江衛
總數: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