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南直 > 鳳陽府 > 壽州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春秋時,六蓼國地。戰國時屬楚,名曰壽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為秦所敗,徙都壽春,仍名曰郢,即此地也。)秦為九江郡。漢初為淮南國(按漢初封黥布為淮南王,都六。十一年,始封子長為淮南王,都壽春。)武帝復為九江郡。後漢因之,兼置揚州治焉(袁術為曹操所敗,奔九江,尋僣號,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魏曰淮南郡,仍置揚州為重鎮。西晉因之(平吳後,揚州治建康。惠帝末,復治壽春。南渡後,又治建康。)東晉初,亦曰淮南郡,仍為重鎮。宋為豫州治。永初二年,分淮西為豫州,寄治壽春。齊因之,亦為重鎮。後魏曰揚州。梁復曰豫州(太清元年,以懸瓠為豫州,壽春為南豫州。)東魏、北齊復為揚州,陳復為豫州,後周又為揚州,皆治此。隋開皇九年,改置壽州(開皇八年,置淮南行臺於壽春,將伐陳也。)煬帝改為淮南郡。唐復為壽州。天寶初,曰壽春郡。乾元初,復為壽州。楊吳為忠正軍,南唐為清淮軍。周世宗顯德四年,取壽州,復曰忠正軍,徙治下蔡(《舊五代史》:唐明宗天成二年,升壽州為忠正軍。長興二年,又為昭信軍。宋白曰:天成初,升壽州為順化軍,蓋皆遙領也。)宋仍為壽州(亦曰壽春郡忠正軍。)政和六年,升壽春府。乾道三年,改為安豐軍(《宋志》:紹興十二年,升安豐縣為軍,罷壽春府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府西一百八十里。東南至廬州府百七十里,南至廬州府六安州二百里,西南至可南光州四百二十里,西北至亳州四百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隋開皇九年(589)置,治所在壽春縣(今安徽壽縣)。大業三年(607)改為淮南郡。唐武德三年(620)復為壽州。天寶元年(742)改為壽春郡,幹元元年(758)復為壽州。轄境相當今安徽壽縣、六安、霍山、霍丘等市縣地。五代周顯德三年(956)移州治下蔡縣(今安徽鳳臺縣)。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為壽春府。金改為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廢壽州,改為安豐路。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為壽春府,尋復為壽州,後直隸中書省。1912年改為壽縣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南直 > 鳳陽府 > 壽州 > 下蔡巡司
南直 > 鳳陽府 > 壽州 > 小黃縣
南直 > 鳳陽府 > 壽州 > 北爐巡司
南直 > 鳳陽府 > 壽州 > 正陽巡司
南直 > 鳳陽府 > 壽州 > 霍丘縣
南直 > 鳳陽府 > 壽州 > 霍丘縣 > 高唐店巡司
南直 > 鳳陽府 > 壽州 > 霍丘縣 > 開順鎮巡司
南直 > 鳳陽府 > 壽州 > 霍丘縣 > 丁塔巡司
南直 > 鳳陽府 > 壽州 > 蒙城縣
南直 > 鳳陽府 > 壽州 > 蒙城縣 > 壽州衛
總數: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