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南直 > 淮安府 > 邳州 > 宿遷縣
現今地圖 | 明朝地圖 |
---|---|
|
|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
---|
春秋時,鐘吾子國也。《左傳》昭二十七年,吳公子燭庸奔鐘吾。又三十年,吳執鐘吾子,即此。秦為下相縣地。漢為蹂猶縣,屬臨淮郡。蹂、仇同。後漢縣省。東晉義熙中,置宿豫縣,屬淮陽郡。宋仍之。泰始中,沒於魏。魏置南徐州治焉。齊永元初,魏南徐州刺史沈陵帥宿豫之眾來奔,魏人因廢為鎮。梁天監中得之,改置東徐州。太清三年,東徐州刺史湛海珍降魏是也。東魏改置東楚州,仍曰宿豫郡。陳大建五年,伐齊,克之,改置北齊州,尋改安州。後周改曰泗州,仍置宿豫郡。隋初郡廢。大業初,又改泗州為下邳郡,仍治宿豫。唐初,復置泗州,治宿豫。開元二十三年,州移治臨淮,以宿豫屬之。寶應初,以代宗諱,改曰宿遷,尋隸徐州。五代因之。宋屬邳州。元初,省入邳州。至元十二年,復置,屬淮安軍。十五年,還屬邳州。縣故無城,今城週四里,編戶五十四里 |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
---|
州東南百二十里,東南至府城二百四十里,西南至鳳陽府虹縣百四十里,西北至山東郯城縣百八十里 |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
---|
唐寶應元年 (762) 為避代宗李豫諱,改宿預縣置,屬泗州。治所在今江蘇泗陽縣西北鄭樓鄉古城。同年改屬徐州。北宋屬淮陽軍,徙治今宿遷市西南古城。金屬邳州,元光二年 (1223) 廢。元至元十二年 (1275) 復置,屬淮安府。十五年(1278) 改屬邳州。明萬曆四年 (1576) 因城圮於河,徙治今宿遷市。清屬徐州府。民國初屬江蘇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1987年改設宿遷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