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南直 > 徽州府 > 黟縣
現今地圖 | 明朝地圖 |
---|---|
|
|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
---|
秦縣,屬鄣郡,以黟山而名。黟,本作黝,讀伊。漢仍為黟縣,屬丹陽郡。鴻嘉二年,立中山憲王孫雲客為廣德王,國於此。王莽時,國廢。後漢仍為黟縣。吳屬新都郡。晉屬新安郡。宋、齊因之。隋初廢。開皇十一年,復置。大業末,汪華等據其地,置黟州。唐初州廢,縣仍屬歙州。縣無城,今編戶二十四里 |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
---|
府西百四十里,西至祁門縣六十里,西南至婺源縣三百五里,南至浙江遂安縣二百七十里,東南至休寧縣八十里 |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
---|
一作黝縣。秦置,屬鄣郡。治所在今安徽黟縣東五里。《說文》 釋 “黟”: “黑木也。從黑,多聲。丹陽有黟縣。” 《元和志》 卷28黝縣: “按縣南有墨嶺,出墨石。又昔貢柿心木,縣由此得名。” 西漢元封二年 (前109) 屬丹陽郡。鴻嘉二年 (前19) 改置廣德王國,東漢復為黟縣。建安十三年 (208) 屬新都郡。西晉太康元年 (280) 屬新安郡。隋開皇九年(589) 省入海寧縣,十一年 (591) 復置,移治今黟縣。十二年 (592) 為歙州治。大業三年 (607) 屬新安郡。唐武德四年 (621) 屬歙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 屬徽州。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屬徽州路。明屬徽州府。民國初屬安徽蕪湖道。1928年直屬安徽省。 |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
---|
南直 > 徽州府 > 黟縣 > 魚亭巡司 |
總數: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