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山西 > 潞安府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禹貢》冀州地。商周時為黎國(《書》曰:西伯戡黎。春秋時黎為狄所滅。《詩·衛風·式微》:黎侯失國,而寓於衛也。《左傳》:晉伯宗數狄罪曰,奪黎氏地也),後為赤狄潞子國。晉滅之,其地入於晉。戰國初為韓之別都,後屬趙。秦取之置上黨郡(《秦紀》:昭襄四十七年,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白起破趙於長平。明年,盡有韓之上黨。又《戰國策》謂為兩上黨者。王氏曰:以地在韓、魏間,猶安邑近韓,而云韓安邑也。)兩漢、魏、晉皆因之。後魏亦曰上黨郡。後周兼置潞州。隋郡廢州存,煬帝復曰上黨郡。唐復曰潞州(武德二年,置總管府。九年,改曰都督府。貞觀八年,曰大都督府。十年,仍曰都督府。十七年,罷。開元十七年,以龍潛於此,復置大都督府。)天寶初,曰上黨郡。乾元初復故,尋置昭義軍節度(先是至德初,置上黨節度,尋曰澤潞節度。大曆十年,始有昭義之名。今詳見州域形勢說。)五代梁改匡義軍,唐曰安義軍(《五代史》:梁龍德二年,晉王存勖改昭義為安義,時李嗣昭子繼韜為節度,為避父諱也。明年,李繼韜降梁,改曰匡義。是年唐滅梁,仍改曰安義,長興初復為昭義),晉復曰昭義軍(天福五年,割遼、沁二州屬昭義。明年,二州復還河東。)宋仍為潞州(亦曰上黨郡昭義軍,太平興國初,改軍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東至河南彰德府三百里,南至澤州一百九十里,西至平陽府三百九十里,西北至太原府四百五十里,北至遼州二百四十三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見上,至南京二千二百六十里,至京師一千三百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明嘉靖八年 (1529) 改潞州置,治所在長治縣 (今山西長治市)。轄境相當今山西長治市及長子、屯留、襄垣、潞城、壺關、黎城、平順等縣地。1912年廢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山西 > 潞安府 > 長治縣
山西 > 潞安府 > 長子縣
山西 > 潞安府 > 屯留縣
山西 > 潞安府 > 襄垣縣
山西 > 潞安府 > 潞城縣
山西 > 潞安府 > 壺關縣
山西 > 潞安府 > 黎城縣
山西 > 潞安府 > 平順縣
山西 > 潞安府 > 平順縣 > 瀋陽中護衛
山西 > 潞安府 > 平順縣 > 潞州衛
總數: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