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山西 > 山西行都司 > 朔州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戰國時趙地(《括地志》:趙李牧滅襜襤,降林胡,今朔州地也。)秦為雁門郡地。漢初屬韓國,尋屬定襄、雁門二郡。後漢屬雲中、雁門二郡。建安中,為新興郡地(《通典》:漢末匈奴侵邊,自定襄以西,盡雲中、雁門之間遂空。建安中,魏武集荒郡之人立新興郡。)晉懷帝時,劉琨表以鮮卑猗盧為大單於,封代公,徙馬邑,即其地也。後魏遷洛後,置桑乾、神武二郡。東魏始改置朔州。後齊改桑乾曰廣寧,神武曰太平,並屬朔州(《五代志》:後齊置朔州於馬邑城,亦謂之北朔州,控禦突厥,士卒強勇,為齊重鎮。武平七年,周師克平陽,齊主攻圍不克,敗奔晉陽,欲向北朔州,是也。明年,周平齊,以齊降將封輔相為北朔州總管,州將趙穆等拒之,而迎定州刺史高紹義,引兵南出,為周所敗,奔突厥。)後周郡廢。隋開皇初,置朔州總管府。大業初,府廢,改州為代郡。尋又改為馬邑郡。唐復置朔州。天寶初,改馬邑郡。乾元初,復故。天祐末,改置振武軍於此。遼改軍為順義軍。宋宣和中,曰朔寧府。金仍為朔州。元屬大同路(胡三省曰:元朔州置順義節度,領鄯陽、窟谷二縣,而馬邑則仍置固州,蓋元初所置也。今《志》不載。窟谷,見前靜樂縣。)明初以州治鄯陽縣省入(編戶八里),領縣一。今仍舊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府西南二百八十里。南至太原府代州百四十里,西南至太原府岢嵐州二百二十里,西至大河二百五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北齊天保六年 (555) 置,治所在新城縣 (今山西朔州市西南),八年 (557) 移治招遠縣 (隋改善陽縣,即今朔州市)。隋大業三年 (607) 改為馬邑郡。唐武德四年 (621) 復改朔州,天寶元年 (742)改馬邑郡,乾元元年 (758) 仍改朔州。轄境相當今山西朔州市及應縣、山陰、神池、五寨、偏關、河曲等縣地。建中初移治馬邑縣 (今朔州市東北三十三里馬邑村),尋復還故治。元屬大同路,轄境縮減到相當今朔州市地。明洪武二年 (1369) 屬大同府。清雍正三年 (1725) 改屬朔平府。1912年改為朔縣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山西 > 山西行都司 > 朔州 > 堡子巡司
山西 > 山西行都司 > 朔州 > 馬邑縣
山西 > 山西行都司 > 朔州 > 馬邑縣 > 朔州衛
山西 > 山西行都司 > 朔州 > 馬邑縣 > 馬邑守禦千戶所
山西 > 山西行都司 > 朔州 > 馬邑縣 > 井坪守禦千戶所
總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