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河南 > 河南府 > 陝州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周為周公、召公分陝之所(《公羊傳》: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公主之。)春秋虢國地,所謂北虢也,尋屬晉。戰國屬魏,又屬韓,後入秦,屬三川郡。漢屬弘農郡。魏、晉因之。後魏置陝州及恒農郡(後魏太和十一年,置陝州,帶弘農郡。十八年省。天平初復置。)後周又置崤郡(置兵以備齊。)隋初郡廢。大業初廢州,以其地屬河南郡。義寧初,復置弘農郡。唐復為陝州。天寶初,改陝郡。乾元初,復為陝州(《舊唐書》:天寶初,改陝府。乾元初,改陝郡,尋曰陝州,又為大都督府。)天祐初,升為唐興府(《唐書》作興德府),尋又為保義軍(龍紀元年置。朱梁開平二年,改曰鎮國軍。後唐復曰保義。)宋仍曰陝州。大平興國初,改軍號曰保平。金亦曰陝州。元因之。明初以州治陝縣省入(編戶三十五里),領縣二。今仍舊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在府西三百里。西至潼關二百里,又西至陝西華州百十里,北至山西平陽府四百三十里,西北至山西蒲州二百三十五里,東南至南陽府七百三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治所在陝縣(在今河南三門峽市西陝縣老城)。轄境相當今河南三門峽、陝縣、洛甯、澠池、靈寶等市縣及山西運城、平陸、芮城等市縣地。十八年 (494) 廢。東魏天平初復置。隋大業初廢。唐武德元年 (618) 復置,天寶元年 (742) 改為陝郡。乾元元年 (758) 復為陝州。明屬河南府。清雍正二年 (1724) 升為陝州直隸州。1913年改為陝縣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河南 > 河南府 > 陝州 > 靈寶縣
河南 > 河南府 > 陝州 > 閿鄉縣
河南 > 河南府 > 陝州 > 閿鄉縣 > 弘農衛
總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