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四川 > 保寧府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沒有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禹貢》梁州之域。春秋為巴國地。秦惠王滅巴,置巴郡。漢亦為巴郡地(漢巴郡治江州縣。)後漢因之。建安中,劉璋置巴西郡(《華陽國志》:初平元年,安漢趙穎建議分巴為三郡,欲得巴舊名,以墊江以上為巴郡,治安漢,江州以下為永寧郡,朐貼以下為固陵郡。建安六年,魚復蹇胤爭巴名,劉璋乃改永寧為巴郡,固陵為巴東郡,前巴郡為巴西郡,於是有三巴之稱。宋白曰:建安六年,改巴郡為巴西,始自安漢移治閬中。安漢,今見順慶府。墊江,見合州。)晉亦曰巴西郡,尋為李雄所據。永和中,收復。宋曰北巴西郡。齊因之。梁置南梁、北巴州及北巴郡(天監四年,巴西降魏,既而復入於梁。十六年,巴州叛降魏。魏亦置巴州,以統諸獠。後復屬於梁。)西魏改為隆州,又改郡為盤龍郡。隋郡廢州存。大業初,又改州為巴西郡。唐武德初,復為隆州。先天初,改曰閬州(避玄宗諱也。)天寶初,曰閬中郡。乾元初,復曰閬州。五代唐因之,兼置保寧軍《五代史》:天成四年,置保寧軍,領閬、果二州。長興初,董璋叛,陷閬州,軍廢。三年,知祥並東川,復置保寧節度,兼領果、蓬、渠、開四州。宋仍曰閬州(亦曰閬中郡。)乾德四年,改軍號曰安德軍。元初,立東川路。至元十三年,升為保寧府。二十年,曰保寧路,後復為府。至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東至夔州府達州五百六十里,南至順慶府三百里,西北至龍安府五百十里,西南至潼川州三百十五里,北至陝西沔縣六百三十里,東北至漢中府千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七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五千九百里,至京師一萬三百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閬州東川路元帥府置,治所在閬中縣 (今四川閬中市)。以五代唐保甯軍為名。二十年 (1283) 升為保甯路,不久復降為保寧府,屬廣元路。明洪武四年 (1371) 屬四川行中書省 (後改為四川布政使司)。轄境相當今四川閬中、南部、廣元、劍閣、梓潼、巴中、通江、南江等市縣地。清屬四川省。1913年廢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四川 > 保寧府 > 閬中縣
四川 > 保寧府 > 閬中縣 > 思恭縣
四川 > 保寧府 > 蒼溪縣
四川 > 保寧府 > 南部縣
四川 > 保寧府 > 廣元縣
四川 > 保寧府 > 昭化縣
四川 > 保寧府 > 昭化縣 > 利州衛
四川 > 保寧府 > 昭化縣 > 保寧守禦千戶所
四川 > 保寧府 > 劍州
四川 > 保寧府 > 劍州 > 梓潼縣
四川 > 保寧府 > 巴州
四川 > 保寧府 > 巴州 > 米倉關巡司
四川 > 保寧府 > 巴州 > 通江縣
四川 > 保寧府 > 巴州 > 南江縣
總數: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