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四川 > 夔州府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沒有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禹貢》荊、梁二州之域。春秋為庸國地,後屬巴國。戰國時屬楚。秦屬巴郡。漢因之。後漢末,置固陵郡,又改為巴東郡。三國漢因之(《晉志》:獻帝初平元年,劉璋分巴郡立永寧郡。建安六年,改永寧為巴東郡。二十一年,先主分巴東立固陵郡。章武元年,又改固陵為巴東郡,前巴東郡為巴郡。)晉仍曰巴東郡。劉宋泰始五年,置三巴校尉,領巴東等郡。蕭齊兼置巴州,尋省。梁置信州(皆治白帝城。)後周因之。劉昫曰:巴東,周改永安郡。隋廢郡,仍曰信州(《隋志》:後周置信州總管府。大業初,始廢。)大業初,復曰巴東郡。唐武德初,仍曰信州。二年,改為夔州(高祖母,獨孤信女也。諱信,改為夔州,尋置總管府,又改為都督府。)天寶初,曰雲安郡。乾元初復故(劉禹錫曰:至德初,雲安郡統峽中五郡軍事。乾元以後,始降為江陵支郡。)五代時,亦曰夔州(王建初置鎮江軍治此,兼領忠、萬二州。既而移治忠州。梁乾化四年,仍治夔州。後唐天成三年,升為寧江軍節度。孟蜀因之,仍治夔州。)宋因之(夔州路治此,亦曰雲安郡寧江軍節度。南渡後,並置都督府於此。)元曰夔州路。明洪武四年,仍曰夔州(九年,州改隸重慶衛。)十四年,升為府,領州一、縣十二。今仍舊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東至湖廣歸州三百三十里,南至湖廣施州衛五百里,西至重慶府忠州七百里,北至陝西平利縣八百四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九百里,至南京三千五百三十里,至京師六千九百八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夔州路置,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 (後改為承宣佈政使司)。治所在奉節縣 (今四川奉節縣)。轄境相當今四川萬源、達縣、梁平以東地區及湖北建始縣地。九年 (1376) 降為夔州,十三年 (1380) 復升為夔州府。清屬四川省。1913年廢。清初譚文等在此領導農民抗清,與李自成舊部李來亨等部合稱夔東十三家,活動於川東及鄂西一帶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四川 > 夔州府 > 奉節縣
四川 > 夔州府 > 巫山縣
四川 > 夔州府 > 大昌縣
四川 > 夔州府 > 大寧縣
四川 > 夔州府 > 雲陽縣
四川 > 夔州府 > 雲陽縣 > 鐵檠巡司
四川 > 夔州府 > 萬縣
四川 > 夔州府 > 萬縣 > 武寧巡司
四川 > 夔州府 > 開縣
四川 > 夔州府 > 梁山縣
四川 > 夔州府 > 新寧縣
四川 > 夔州府 > 建始縣
四川 > 夔州府 > 建始縣 > 瞿唐衛
四川 > 夔州府 > 達州
四川 > 夔州府 > 達州 > 東鄉縣
四川 > 夔州府 > 達州 > 太平縣
總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