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四川 > 重慶府 > 忠州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古巴國地。秦屬巴郡。兩漢因之。後漢末,屬永寧郡(《晉志》:漢獻帝初平六年,以臨江縣屬永寧郡。)晉仍屬巴郡。宋齊因之。梁置臨江郡。西魏廢帝二年,兼置臨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屬巴東郡。義寧初,復置臨州。唐初因之。貞觀八年,改曰忠州(以巴臣蔓子及巴郡守嚴顏並著忠烈而名。)天寶初,曰南賓郡。乾元初,復曰忠州。五代因之(唐末,王建移鎮江軍於此,兼領夔、萬二州,朱梁乾化四年,軍還治夔州。)宋仍曰忠州(亦曰南賓郡。)咸淳初,升為咸淳府(以度宗潛邸也。)元復曰忠州。明因之,以州治臨江縣省入(編戶七里),領縣二。今仍舊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府東六百四十里。東至夔州府萬縣二百六十里,南至涪州彭水縣五百九十里,西北至順慶府廣安州三百四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唐貞觀八年 (634) 改臨州置,治所在臨江縣 (今四川忠縣)。《寰宇記》 卷149忠州: “以地邊巴徼,意懷忠信為名。” 明曹學佺 《蜀中名勝記》 卷19忠州: “忠之名,以巴蔓子,或云嚴顏。”天寶元年 (742) 改為南賓郡,乾元元年 (758)復為忠州。轄境相當今四川忠縣、豐都、墊江、石柱等縣地。南宋咸淳元年 (1265) 升為咸淳府,後移治今忠縣東二十里黃華城。元復為忠州,還治今忠縣,屬重慶路。明洪武初廢臨江縣入州,屬重慶府。清雍正十二年 (1734) 升為直隸州,屬四川省。1913年廢,改本州為忠縣。唐著名詩人白居易在元和間任忠州刺史,寫下了不少歌頌忠州的詩篇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四川 > 重慶府 > 忠州 > 酆都縣
四川 > 重慶府 > 忠州 > 墊江縣
四川 > 重慶府 > 忠州 > 墊江縣 > 忠州守禦千戶所
總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