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沒有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禹貢》梁州西南徼外地。古為哀牢國,九隆氏居之。漢武帝置不韋縣,屬益州郡。後漢永平初置瀾滄郡(《滇紀》:漢武置不韋縣,其後復叛。建武末酋長賢栗請降。永平初復叛。太守張翕討平之,立瀾滄郡)。尋改永昌郡(治不韋縣。《志》云:後漢建武一十七年,哀牢王賢栗始詣越巂太守鄭鴻降,求內屬。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種人內屬,因置哀牢、博南二縣,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領六縣,合為永昌郡)。蜀漢迄晉因之。唐屬姚州都督府(《唐史》:武後延載初,永昌蠻酋董期等率部落內附),後為蒙氏所據,曆段氏、高氏,皆稱永昌府。元初立千戶所,隸大理萬戶府。至元十一年立永昌州。十五年升為府(仍隸大理路)。二十三年又置金齒等處宣撫司於此(《志》云:元初置明義軍萬戶所,在今府治東。後為左千戶所。又置四川軍萬戶府,在今城南七里。又有蒙古軍千戶所,在城東五里。回回軍千戶所,在今城內,後為中左千戶所。又有爨僰軍千戶所,亦在城內。後為左千戶所,軍營俱明初廢)。明洪武十五年仍置永昌府,又立金齒衛。二十三年省府,以金齒衛為軍民指揮使司。嘉靖元年改為永昌軍民府(仍置永昌衛),領州一、縣二、安撫司一、長官司二。今仍為永昌府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東至蒙化府三百九十里,南至灣甸州三百里,西至麻里長官司七百二十里,北至大理府雲龍州二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二百里,至江南江寧府八千三百六十五里,至京師一萬一千八百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宋大理置,治所即今雲南保山市。轄境約當今雲南保山市、永平縣以南,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以北,東抵瀾滄江,西抵怒江。元至元十一年(1274)降為永昌州。十五年(1278)復為府,屬大理路,為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駐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屬雲南布政司,二十三年(1390)廢。嘉靖元年(1522)復置永昌軍民府。明代轄境約當今雲南永平、騰沖、施甸、龍陵間,北部包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及中甸縣。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為永昌府。清代轄境約當今雲南騰沖、永平等縣以南至耿馬、孟定之間的地區。1913年廢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明義軍萬戶府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四川軍萬戶府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蒙古軍千戶所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回回軍千戶所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爨僰軍千戶所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保山縣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保山縣 > 甸頭巡司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保山縣 > 水眼關巡司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永平縣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永平縣 > 上甸定夷關巡司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騰越州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潞江安撫司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鳳溪長官司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施甸長官司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施甸長官司 > 永昌衛
雲南 > 永昌軍民府 > 騰沖衛
總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