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北直 > 真定府 > 定州
現今地圖 | 明朝地圖 |
---|---|
|
|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
---|
春秋時鮮虞國地。戰國初為中山國,尋為魏所並,後又屬趙(魏文侯時,使樂羊伐中山,取之。既而中山復有其地。趙武靈王伐取之。)秦為上谷、巨鹿二郡地。漢初置中山郡,景帝改為中山國。後漢及晉皆因之。後燕慕容垂都此,置中山尹。後魏亦為中山郡,兼置安州,尋改為定州(後魏主珪初得中山,置安州,建行臺於此。天興二年,改曰定州。)高齊改郡曰鮮虞郡。後周置定州總管府。隋廢郡,仍曰定州。煬帝初,改為博陵郡,後又為高陽郡。唐仍曰定州(武德四年,置總管府。六年,升為大總管府,管河北三十三州。七年,改都督府。貞觀七年,罷。又開元十四年,置北平軍於此。杜佑曰:軍在州城西。)天寶初,亦曰博陵郡。乾元初,復故(建中二年,義武節度使治於此。)五代因之。宋仍曰定州(亦曰博陵郡。太平興國初,諱義,改軍名曰定武。慶曆八年,析置定州路,統定、保、深、祁、廣信、安肅、順安、永寧等八州軍。)政和三年,升為中山府。金復曰定州,尋亦為中山府。元因之。前朝復為定州,改屬真定府,以州治安喜縣省入(編戶三十四里),領縣三。今仍曰定州 |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
---|
府東北百三十里。東至河間府二百八里,南至趙州二百三十里,西北至山西蔚州三百五十里,東北至保定府百五十里 |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
---|
北魏天興三年 (400) 改安州置,治所在盧奴縣 (北齊改名安喜縣,今河北定州市)。轄境相當今河北滿城縣以南,安國市、饒陽縣以西,井陘縣及槁城、辛集二市以北地區。其後漸小。隋大業三年(607) 改為博陵郡,九年 (613) 又改為高陽郡。唐武德四年 (621) 復為定州,天寶初改為博陵郡,乾元初復為定州。北宋政和三年 (1113) 升為中山府。金天會中復為定州,尋又為中山府。明洪武初改為定州,屬真定府。清雍正二年 (1724) 升為直隸州,屬直隸省。轄境相當今河北定州市及曲陽、深澤二縣地。1913年改為定縣 |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 |
---|
河北定州市 |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
---|
北直 > 真定府 > 定州 > 新樂縣 |
北直 > 真定府 > 定州 > 曲陽縣 |
北直 > 真定府 > 定州 > 行唐縣 |
北直 > 真定府 > 定州 > 行唐縣 > 定州衛 |
北直 > 真定府 > 定州 > 行唐縣 > 守禦倒馬關中千戶所 |
總數: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