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北直 > 真定府 > 冀州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古冀、兗二州地(杜佑曰:郡理以東,入兗州之域;以西,入冀州之域。《禹貢》故跡以洚水為界也。)春秋時,晉之東陽地。戰國屬趙。秦屬巨鹿郡。漢為信都國。景帝時曰廣川國,宣帝復為信都國(劉敞曰:景帝前二年,為廣川國。四年,為信都郡。中二年,復為廣川國。宣帝四年,復曰信都。是也。)後漢明帝更為樂成國,安帝改為安平國。晉亦曰安平國。(按《宋志》:晉太康五年,改安平國為長樂。)後魏亦曰長樂郡,兼置冀州(魏收《志》:魏晉冀州皆治信都。)北齊、後周因之。隋初郡廢,仍曰冀州。煬帝復曰信都郡。唐仍為冀州(武德六年,置總管府。尋曰都督府,貞觀初廢。)龍朔二年,改曰魏州。咸亨三年,復故。天寶初,亦曰信都郡。乾元初,仍為冀州。宋因之(亦曰信都郡安武軍節度。)金仍曰冀州,屬河間府路。元屬真定路。明仍曰冀州,以州治信都縣省入(編戶十七里),領縣四。今亦曰冀州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府東南二百八十里。東至山東德州二百三十里,南至廣平府清河縣百三十里,西至趙州百六十里,東北至河間府二百三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西漢武帝時置,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今河北中、南部,山東西端及河南北端。東漢治所在高邑縣 (今河北柏鄉北)。後又移治鄴縣 (今臨漳縣西南)。三國魏移治信都縣 (今冀州市),晉又移治房子縣 (今高邑縣西南)。轄境縮小。北魏復治信都縣。隋大業初改為信都郡。唐武德四年(621) 復為冀州,六年 (623) 移治下博縣 (今深州市東南)。貞觀元年 (627) 還治信都,龍朔二年(662) 改為魏州,咸亨三年 (672) 復為冀州。天寶元年 (742) 改為信都郡,乾元元年 (758)復為冀州。元屬真定路,明洪武二年 (1369) 省信都縣入州,屬真定府。清雍正二年 (1724) 升為直隸州,轄今冀州、衡水、武邑、棗強、南宮、新河等縣市地。1913年改為冀縣。1993年改設冀州市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
今河北冀州市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北直 > 真定府 > 冀州 > 南宮縣
北直 > 真定府 > 冀州 > 南宮縣 > 崔家廟堡巡司
北直 > 真定府 > 冀州 > 新河縣
北直 > 真定府 > 冀州 > 棗強縣
北直 > 真定府 > 冀州 > 武邑縣
總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