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山西 > 平陽府 > 蒲州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古蒲阪,舜都也。春秋時屬魏。晉獻公滅魏,以封大夫畢萬,後遂為魏地(服虔曰:魏在晉之蒲阪。)秦屬河東郡,兩漢、魏、晉皆因之。後魏為河東郡治,兼置雍州。東魏初,改置秦州(魏收《志》:神睟初,置雍州。延和初,改秦州。太和中,州廢。天平初,復置秦州。)西魏因之。後周明帝改曰蒲州(建德末,於蒲州置營),河東郡皆如故。隋初郡廢,仍曰蒲州。大業三年,仍改為河東郡。唐武德元年,郡廢,復曰蒲州(武德二年,置總管府。九年,改為都督府,旋罷。)開元八年,置中都,升州為河中府,旋罷,仍曰蒲州。天寶元年,曰河東郡。乾元元年,復曰蒲州。三年,仍置河中府(《唐書》:乾元二年,兼置耀德軍於河中城內,廣德二年廢。)上元初,又為中都(尋復改河中府為蒲州。元和三年,復曰河中府。又至德二載,置河中節度,治蒲州,兼領晉、絳、慈、隰、同、虢諸州,其後數有分合改易。光啟初,賜軍號曰護國。今詳見州域形勢。)五代時,仍曰河中府。宋因之(亦曰河東郡護國軍節度。)金曰蒲州。天德初,復曰河中府(《金志》:大定五年,置陝西元帥府於此。)元仍舊。明洪武二年,復曰蒲州,以州治河東縣省入(編戶八十七里),領縣五。今仍曰蒲州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府西南四百五十里。南至河南陝州二百三十五里,西南至陝西華州百五十里,西至陝西同州八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北周明帝二年 (558) 改泰州置,治所在蒲阪縣 (今山西永濟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鎮)。《元和志》 卷12河中府蒲州: “因蒲阪為名。” 轄境相當今山西永濟、萬榮、臨猗、芮城等市縣地。隋改治所蒲阪縣為河東縣,大業三年 (607) 改為河東郡。唐武德元年 (618) 復置,治所在桑泉縣 (今山西臨猗縣西南四十里臨晉鎮),三年 (620) 移治河東縣 (今永濟市西南蒲州鎮)。開元八年 (720) 升河中府,同年仍改蒲州。天寶元年 (742) 改為河東郡,乾元元年(758) 復為蒲州,乾元三年 (760) 又升河中府。金天會六年 (1128) 改為蒲州,天德元年 (1149) 復為河中府。明洪武二年 (1369) 復置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 升蒲州府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山西 > 平陽府 > 蒲州 > 臨晉縣
山西 > 平陽府 > 蒲州 > 榮河縣
山西 > 平陽府 > 蒲州 > 猗氏縣
山西 > 平陽府 > 蒲州 > 萬泉縣
山西 > 平陽府 > 蒲州 > 河津縣
山西 > 平陽府 > 蒲州 > 河津縣 > 禹門渡巡司
山西 > 平陽府 > 蒲州 > 河津縣 > 蒲州守禦千戶所
總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