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山西 > 平陽府 > 解州 > 安邑縣
現今地圖 | 明朝地圖 |
---|---|
|
|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
---|
故夏都也。春秋時屬晉。戰國為魏都,後入於秦,秦為安邑縣,河東郡治焉。兩漢及魏、晉因之。後魏太和十一年,分置南安邑縣,尋廢改縣為北安邑縣,又改郡為河北郡,縣屬焉。隋仍為安邑縣。開皇十六年,置虞州。大業初,州廢,縣屬河東郡。義寧初,復置安邑郡。唐武德初,改置虞州。貞觀十七年,州廢,縣屬蒲州。至德二載,改縣曰虞邑。乾元初,改隸陝州。大曆四年,復故名。元和三年,仍屬河中府。五代漢改屬解州。宋因之。今城週六里有奇,編戶九十五里 |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
---|
在州東五十里。東至平陸縣百十里,東北至夏縣六十里,西北至猗氏縣六十里 |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
---|
隋改南安邑縣置,屬河東郡。治所在今山西運城市東北十里安邑。唐屬河中府。北宋屬解州。民國初屬山西河東道。1915年移治今運城市,1918年復還舊治。1928年直屬山西省。1955年又移治今運城市。1958年與解虞縣及臨猗、永濟兩縣的部分地區合設運城縣,1983年改設運城市。境內有鹽池,歷來為我國著名產鹽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