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山西 > 平陽府 > 隰州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春秋時,晉之蒲城也。戰國時屬魏。秦及兩漢皆為河東郡地。魏、晉為平陽郡地。永嘉中,劉淵據此,置大昌郡。後魏廢郡為南汾州地。西魏於此置汾州及龍泉郡。後周因之。隋初,郡廢,開皇四年,改置西汾州。五年,改為隰州。大業初,復為龍泉郡。唐仍曰隰州。天寶初,曰大寧郡。乾元初,復故。宋因之。金曰南隰州。天德三年,復為隰州。元因之,屬平陽路。明洪武二年,以州治隰川縣省入(編戶三十一里),領縣二。今仍為隰州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府西北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吉州二百六十里,西渡河至陝西延安府百三十里,北至汾州府永寧州二百五十里,東北至汾州府二百七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隋開皇五年 (585) 改西汾州置,治所在隰川縣 (今山西隰縣)。《元和志》卷12隰州: “ 《爾雅》 曰 ‘下濕曰隰’,以州帶泉泊下濕,故以隰為名。” 大業初改龍泉郡。唐武德元年 (618) 復置隰州,轄境相當今山西石樓、交口、永和、隰縣、蒲縣、大寧等縣地。天寶元年 (742) 改大寧郡,乾元元年 (758) 復改隰州。金天會六年 (1128) 改南隰州,天德三年 (1151) 復改隰州。明不轄縣。1912改為隰縣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山西 > 平陽府 > 大寧縣
山西 > 平陽府 > 永和縣
總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