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帶 (包括子部件) 共 1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1
漢字部件甲骨形義通解
甲金文象衣帶之形,上下兩端象帶邊的絲緒,中間是「」(絲線),象絲帶交織之形。本義是腰帶,引申為佩帶、佩戴。
」和「」形近,其區別是「」中間從「」象絲線交互編織,「」中間象兩己相背或相向的花紋。
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用作本義,子犯編鐘:「衣、常(裳)、帶、巿」,表示上衣、下裳、腰帶、蔽膝(古代朝覲、祭祀時蓋於衣裳上的服飾)。又用作人名,平周戈:「工鬼薪帶」。「鬼薪」是一種刑罰,引申為刑徒,表示造戈的工匠名叫帶,是服鬼薪刑的人,參見「」。
戰國竹簡加「」為意符,表示佩戴,《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51:「武王於是乎作為革車千乘、𦄂(帶)甲萬人,戊午之日,涉於孟津。」「𦄂(帶)甲萬人」表示佩帶盔甲的士兵一萬人。
古代帶有三類,一是革帶,以皮革制成,用以繫韠佩。二是大帶,以素、練、錦、縞等物剪裁而成,用以束衣。三是緄帶,編織而成(朱德熙、裘錫圭)。
《說文》:「帶,紳也。男子鞶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