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屮 |
|
UTF-8 | E5 B1 AE |
---|---|
大五碼 | C94B |
倉頡碼 | 山中 |
Matthews | 283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021;(二版)1094 |
康熙字典 | 232 |
Unicode | U+5C6E | |
---|---|---|
GB2312 | 6988 | |
四角號碼 | 2240.7 | |
頻序 A/B | 0 | 5422 |
頻次 A/B | 0 | -- |
普通話 | co ch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屮 | 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為艸字。讀若徹。凡屮之屬皆从屮。尹彤說。【臣鉉等曰:丨,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徹地上也。】〔丑列切〕 (15 / 9) | 屮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屮」是由「艸」的象形初文省去下半的寫法演變而來,是「艸」的異體。 33 字 詳解: 「屮」是由「艸」的象形初文省去下半的寫法演變而來,是「艸」的異體。(裘錫圭、陳劍)「艸」即草木之「草」的本字。《荀子.富國》:「刺屮殖穀,多糞肥田,是農夫眾庶之事也。」楊倞注:「屮,古草字。」《楚辭.九歎.遠逝》:「屮木搖落,時槁悴兮。」洪興祖補注:「屮與草同。」 據後來的用法,「屮」似乎只適用於草類,而不適用於木類。然而,甲骨文似不太區別「屮」、「艸」及「木」三種偏旁,因此三者交替使用的情況經常出現。例如「囿」字既有從「屮」,亦有從「木」,參見「囿」。 甲骨文「屮」疑用作祭名,《合集》27218:「新鬯屮且乙。」劉興隆以為大意是用新釀的香酒向祖乙舉行草祭。另「屮」亦見於《合集》19811正:「巫屮至𤉲(燎)隹」,其用意不詳。 金文用作人名,屮乍從彝盉:「屮乍(作)從彝。」 戰國文字用作本義,同「草」,《郭店簡.六德》簡12:「唯(雖)才(在)屮(草)茆(茅)之中。」 389 字 相關漢字: 艸,草,木,囿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sprout |
rad. | KangXi radical 45 |
瀏覽次數: 15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