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曲 (包括子部件) 共 1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曲 | 學者多從《說文》釋此字象彎曲的器具,商承祚認為其形如矩,高鴻縉則以為象盛飯之器具,白川靜以為象細竹、蔓草編成的筐籠,一說以為養蠶的器具,亦有以為字與音樂有關。另,季旭昇認為此字似曲畸之農田,可備一說。 甲骨文以雙綫勾勒出「曲」的形態,於雙鈎間另有飾筆。雙鈎的字形由金文曾子斿鼎演變為《古璽彙編》4592之形。秦文字與小篆,乃側置《璽彙》4592之形而成。先秦貨幣文字與《古璽彙編》2317則以單綫勾勒出「曲」的形態,又於字上別加一橫。戰國鳥書箴銘帶鈎把「曲」字隱藏在鳥形之間,去掉鳥形後字與貨幣文字形體相同。 甲骨文字義不詳,《合集》1022:「貞:曲。」 金文指彎曲,與「直」相對,鳥書箴銘帶鈎:「民產又(有)敬,不擇貴賤,宜曲則曲,宜植(直)則直。」全句指民生當知敬,不分貴賤,該曲的地方就曲,該直的地方就直(李零)。字亦用作人名,曾子斿鼎:「剌曲」,讀為「烈曲」,是「曲烈」的倒文,曾國先祖的名字。《世本》:「曾氏夏少康封其子曲烈于鄫,襄六年莒滅之。」另字又用作族氏名。 戰國古璽「曲」指彎曲,與「正」相對,晉璽:「正行亡(無)曲。」又古璽中「曲」可通假作「鈎」,《古璽彙編》0907:「肖余子曲(鈎)𡊑(璽)。」「鈎」為璽印別稱,按《爾雅.釋木》:「下句曰朻。」《詩經.周南.南有樛木》毛亨傳引「句」作「曲」。另「曲」字亦用作地名,晉璽:「曲堤。」 戰國貨幣文字亦用作地名,趙尖足布:「昜(陽)曲」,見《漢書.地理志》。 「曲」於傳世文獻中又有樂曲的意思。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樂章爲曲,謂音宛曲而成章也」,並引《國語.周語》:「士獻詩,瞽獻曲。」韋昭注:「曲,樂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