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2
(6)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6 9B B2
大五碼 A6B1 
倉頡碼 廿田 
Matthews 1623 
漢語大字典 (一版)1484;(二版)1591  
康熙字典 430 
Unicode U+66F2
GB2312 3990 
四角號碼 5560.0 
頻序 A/B 608  809 
頻次 A/B 4024  1128 
普通話 q  q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4/7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2/2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0/10
其他
字例: 15/15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象器曲受物之形。或說:曲,蠶薄也。凡曲之屬皆从曲。〔丘玉切〕𠤬,古文曲。 (268 / 269) 𠤬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463 丘玉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金文、簡帛文字象器物彎曲之形,本義是彎曲。由於音樂旋律抑揚婉轉,曲折回旋,故引申為樂曲的「」。
49 字

 詳解: 字象器物彎曲之形,《說文》:「曲,象器曲受物之形,或說曲,蠶薄也。凡曲之屬皆从曲。𠤬,古文曲。」本義是彎曲。由於音樂旋律抑揚婉轉,曲折回旋,故引申為樂曲的「」。

  學者多從《說文》釋此字象彎曲的器具,商承祚認為其形如矩,高鴻縉則以為象盛飯之器具,白川靜以為象細竹、蔓草編成的筐籠,一說以為養蠶的器具,亦有以為字與音樂有關。另,季旭昇認為此字似曲畸之農田,可備一說。

  甲骨文以雙綫勾勒出「」的形態,於雙鈎間另有飾筆。雙鈎的字形由金文曾子斿鼎演變為《古璽彙編》4592之形。秦文字與小篆,乃側置《璽彙》4592之形而成。先秦貨幣文字與《古璽彙編》2317則以單綫勾勒出「」的形態,又於字上別加一橫。戰國鳥書箴銘帶鈎把「」字隱藏在鳥形之間,去掉鳥形後字與貨幣文字形體相同。

  甲骨文字義不詳,《合集》1022:「貞:曲。」

  金文指彎曲,與「」相對,鳥書箴銘帶鈎:「民產又(有)敬,不擇貴賤,宜曲則曲,宜植(直)則直。」全句指民生當知敬,不分貴賤,該曲的地方就曲,該直的地方就直(李零)。字亦用作人名,曾子斿鼎:「剌曲」,讀為「烈曲」,是「曲烈」的倒文,曾國先祖的名字。《世本》:「曾氏夏少康封其子曲烈于鄫,襄六年莒滅之。」另字又用作族氏名。

  戰國古璽「」指彎曲,與「」相對,晉璽:「正行亡(無)曲。」又古璽中「」可通假作「」,《古璽彙編》0907:「肖余子曲(鈎)𡊑(璽)。」「」為璽印別稱,按《爾雅.釋木》:「下句曰朻。」《詩經.周南.南有樛木》毛亨傳引「」作「」。另「」字亦用作地名,晉璽:「曲堤。」

  戰國貨幣文字亦用作地名,趙尖足布:「昜(陽)曲」,見《漢書.地理志》。

  「」於傳世文獻中又有樂曲的意思。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樂章爲曲,謂音宛曲而成章也」,並引《國語.周語》:「士獻詩,瞽獻曲。」韋昭注:「曲,樂曲也。」
780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49 p73
曲折,曲線,曲調,曲解,曲高和寡,曲終人散,曲譜,盤曲,歌曲
p122 p363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陽縣, 周縣, 阜縣, 陽縣, 河縣… (5/12)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求全, 意逢迎, 盡其妙, 突徙薪, 高和寡… (5/217)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 , 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crooked, bent; wrong; false
n. song, tune; melody; play; music
瀏覽次數: 1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