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虍 (包括子部件) 共 3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3
漢字部件甲骨形義通解
字象虎頭形,突出虎口,本義為虎頭。
字象虎頭形,突出虎口,本義為虎頭。「」即「」字之省文,「」字甲金文皆象突出虎口的虎頭形。「」既用作聲符,如「」、「」,也用作義符,如「」。
《說文》:「虍,虎文也。象形。凡虍之屬皆从虍。」段玉裁注:「虎文也。象形。小徐曰:『象其文章屈曲也。』荒烏切。五部。凡虍之屬皆从虍。讀若《春秋傳》曰『虍有餘。』有譌字,不可通,疑是『賈余餘勇』之賈。」「虎文」之說並不符合「」之本義。另有認為「」表「虎皮或獸皮」(徐中舒),也與「」之本義不符。
」在卜辭中表示地名,如《乙》8013:「:才(在)虍」。
甲金文從「」,「」聲(象虎頭),是為「」而造的形聲字,本義是古代炊器,後加「」為意符,參見「」。
甲金文從「」,「」聲(象虎頭),是為「」而造的形聲字,本義是古代炊器,後加「」為意符,參見「」。
」字以「」標聲後,所從之甗形多類化為「」。後來「」字加從「」而為「」,以表器皿之意。
甲骨文讀為「」,表示進獻,《合集》26954:「獻羌」,表示進獻羌人。金文用作本義,表示炊器,𢐗伯甗:「𢐗白(伯)自為用鬳(甗)」,意謂𢐗伯自己製造日用的甗。參見「」。
戰國竹簡讀作「」,表示進獻,《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12正1:「鬳(獻)馬」。
《說文》:「鬳,鬲屬。从鬲,虍聲。」
甲金文從「」從「」,「」、「」皆是聲符。「」是「」的初文,是盛食物的器皿,用來祭祀,表示用甗進獻食物之意。本義是進獻。
甲骨文用義不詳。金文表示進獻,羌伯簋:「獻帛」。《周禮.天官.玉府》:「凡王之獻金玉」,鄭玄注:「古者致物於人,尊之則曰獻,通行曰饋。」多友鼎:「多友迺獻俘、聝、訊于公」,意謂多友於是進獻戰俘給公。《詩.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鄭玄箋:「馘,所格者之左耳。」意謂矯健的武將,在泮水旁邊進獻戰俘的左耳。又讀作「」,一種炊器,伯真甗:「白(伯)真乍(作)旅獻(甗)」,表示伯真製造隨行用的甗。又用作人名。戰國文字「」旁或訛變為「」。
《說文》:「獻,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从犬,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