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乂 (主部件) 共 2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2
漢字部件甲骨形義通解
甲金文象古老時代用來剪除雜草的剪刀之形,本義是割草。
甲金文象古老時代用來剪除雜草的剪刀之形,其功用相當於今天的鐮刀,本義是鐮刀,用作動詞,表示割草。後來加「」旁,造「」字專門表示收割。《說文》:「乂,芟艸也。从丿、从乀相交。刈,乂或从刀。」《國語.齊語》:「時雨既至,挾其槍、刈、耨、鎛,以旦暮從事於田野。」韋昭注:「刈,鎌(鐮)也。」《方言》:「刈鉤,江淮陳楚之間謂之鉊,或謂之鐹。自關而西或謂之鉤,或謂之鎌,或謂之鍥。」「」可表示收割香草,如《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竢時乎吾將刈。」指收割蘭、蕙等香草(參王鳳陽)。
從割草除草引申,「」可泛指治理,又引申指安定,如「乂安」、「乂寧」指太平、安寧,治國安民是有才能的表現,由此引申可指才德過人的人,如「俊乂」(又作「俊艾」)。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10969:「王狩于乂」,意謂商王在乂地狩獵。又用作用牲法,是一種宰殺祭牲的方法,《合集》32103:「其乂大乙」,「大乙」即「太乙」,指殷先王成湯,意謂用宰割的方法處理祭牲來祭祀太乙。金文用作族氏名,子乂觚:「子乂」。
甲骨文從「」從乂形,「」象地面凹陷,乂形可能象崩塌的沙、石、泥、草。本義是地面的陷阱,引申為災禍、禍殃、不吉利。
甲骨文從「」從乂形,「」是「」的象形初文,表示地面下陷,乂形疑象掉下來的沙、石、泥、草等。本義是地面的坑洞、陷阱,引申為災禍、不吉利。《說文》:「凶,惡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凡凶之屬皆从凶。」段玉裁注:「凶者,吉之反。」
甲骨文表示不吉利,《合集》5691:「貞:凶」。
戰國竹簡表示不吉利、災禍,《上博竹書五.三德》簡14:「是奉(逢)凶」,意謂遇上禍殃。《上博竹書三.周易》簡38:「又(有)凶」。《上博竹書五.三德》簡4:「必禺(遇)凶央(殃)」《上博竹書五.三德》簡9:「乃無凶災」。
漢印也表示災禍,《漢印文字徵》7.13:「除凶去央(殃)」。
」表示各種災禍,多與自然或宗教有關,如「凶年」、「凶歲」指五穀不收的災荒之年;「凶饉」指饑饉;「凶祥」指不吉之兆;「凶命」指惡運;「凶地」指不吉之地;「凶日」指不吉之日等。後來指人的暴行,是「」的引申義。
」是「」的同源分化字,它分擔了「」字的人事部分。「」不用於災禍、年成、壽命、徵兆之類,只用於形容兇惡的人或個性,以及兇惡的事;如「凶狠狠」、「兇首」、「兇器」等。「」、「」分化之後,由於人們表示兇惡義時,仍常常用「」,使「」、「」在兇惡義上重疊,故簡化字將二字歸併為「」(王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