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馬 (主部件) 共 4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馬 |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馬匹,《合集》10405正有「車馬」一語。另,甲骨又有「多馬」一詞,為職官名,指司馬之的職官。《合集》5775正:「乎(呼)多馬逐鹿,隻(獲)。」又用作方國名,《合集》6664正:「我伐馬方。」 金文亦用作本義,指馬匹。乍冊大方鼎:「公賞乍(作)冊大白馬。」金文常見「馬乘」一詞,指配備有四匹馬的戰車,格白𣪕:「格白(伯)受良馬乘。」或用作職官名,如「司馬」、「乘馬大夫」等。 戰國竹簡「馬」用作本義,指馬匹。《上博竹書三.周易》簡22:「良馬由(逐),利艱」,意謂優良的馬匹馳騁追逐,利於馳騁艱難。戰國竹簡亦有「司馬」一詞,用作官名,《清華簡二.繫年》簡77-78:「司馬子反與申公爭少孔。」 《說文》:「馬,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凡馬之屬皆从馬。𢒠,古文。𢒠,籒文馬與𢒠同,有髦。」 | |||
駁 | 根據王鳳陽的研究,兩色相間的馬稱為「駁」,《詩.豳風.東山》:「之子于歸,皇駁其馬。」毛亨傳:「黃白曰皇,騮白曰駁。」《莊子.田子方》:「乘駁馬而偏朱蹄」,「駁馬」是毛色班駁的馬。後「駁」又泛指駁雜不純的事物,「駁辭」指蕪雜不純的辯辭。凡是不純正、不單一、互相混雜、相互間錯都可以稱「駁」。「駁」又指在辯論過程中,指出對方言辭的混雜而予以批駁,故可表示辯駁、駁斥、駁正、反駁之義。換句話說,「駁」字用來表示打破一言堂,指對是非提出異議。故「駁辭」又指駁斥、駁正之辭。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毛色不純的馬,《合集》36987:「叀并駁」,大意是貞卜用兩匹雜色毛的馬來祭祀是否吉利(屈萬里)。 戰國竹簡表示斑駁,《包山楚簡》簡234:「駁霝(靈)」,指有花紋的龜甲。《爾雅.釋魚》:「五曰文龜」,郭璞注:「甲有文采者。」 | |||
駛 | 卜辭用作馬名,見於《合集》28195與《合集》28196。 古書用作本義,如南朝梁簡文帝〈春日想上林〉:「香車雲母幰,駛馬黃金羈」;亦用作疾速,如王維〈贈從第司庫員外絿〉:「欲緩攜手朝,流年一何駛」。 | |||
鎷 | 卜辭疑為指銅色的馬,如《合集》36984:「王其步,叀(惟)鎷」,一說「鎷」是指王所騎的銅色的馬,或馬的精美的羈飾(參宋鎮豪《夏商社會生活史》)。 「鎷」字除了於上古是一冷僻字外,在現代科學中也同樣冷僻。查1925年德國科學家Walter Noddack曾宣稱發現了週期表中第43號元素,並命名之為 Masurium,藉以紀念其家鄉,而「鎷」即為 Masurium的漢譯。唯Masurium後來的確實地位受到質疑,今已被 Technetium (鍀)取代,故「鎷」字又再被遺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