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
|
UTF-8 | E7 9B AE |
---|---|
大五碼 | A5D8 |
倉頡碼 | 月山 |
Matthews | 4596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467;(二版)2640 |
康熙字典 | 726 |
Unicode | U+76EE | |
---|---|---|
GB2312 | 3631 | |
四角號碼 | 6010.1 | |
頻序 A/B | 326 | 358 |
頻次 A/B | 8462 | 3256 |
普通話 | m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目 | 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凡目之屬皆从目。〔莫六切〕𡇡,古文目。 (70 / 65) | 目 | 𡇡 𣅍 𡇌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金文象人眼目,金文或有將目形豎起,本義是眼睛。參見「臣」。 30 字 詳解: 甲金文象人眼目,金文或有將目形豎起,本義是眼睛。參見「臣」。戰國文字繼承商周文字,一般把目豎起。另《古陶文彙編》所收「目」字字形即由《說文》古文所承。《說文》:「目,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凡目之屬皆从目。」按傳世古書中,舜、禹、項羽、王莽等都是每隻眼睛有兩個瞳孔的「重童子」,唯「目」字本義與「重童子」沒有關係。 甲骨文「目」可用作本義,指眼睛,如《合集》165正:「王其疒目」,指王眼睛有疾。另「目」又可作動詞用,即用眼睛觀看、窺伺。《合集》6195:「乎(呼)目𢀛方」,即命令偵伺𢀛國。甲骨文「目」字還可用作人名或方國名。 金文「目」為族氏名用字,如目爵、屰目父癸爵皆作此用。 「目」在傳世古籍中除可解作眼目、觀看外,還可以用來指魚網的網孔,《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目」由此引申出細目、要目等意思。《小爾雅.廣詁》:「目,要也。」《論語.顏淵》:「顏淵曰:『請問其目。』」 413 字 相關漢字: 臣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目」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天目山巡司, 羅目鎮巡司 | (2/2)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一目了然, 一目十行, 側目而視, 光彩奪目, 巧立名目… | (5/880)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閉, 標, 豺, 瞠, 切, 嗔, 瞋, 讎, 鴟, 次, 刺, 騁, 瞪, 瘡, 聰, 攢, 的, 丁, 睹, 奪, 反, 科, 課, 喙, 舉, 犍, 綱, 刮, 鮭, 劌, 過, 暇, 巧, 睅, 項, 蒿, 絢, 痍, 耳, 掩, 隅, 濡, 盷, 眩, 悅, 朐, 睽, 琳, 琅, 盲, 迷, 眯, 眉, 瞑, 滿, 瞢, 睚, 呆, 擰, 獰, 努, 怒, 篇, 新, 神, 恂, 視, 拭, 醒, 賞, 數, 送, 鰨, 題, 眺, 條, 窕, 側, 仄, 猙, 者, 怵, 睛, 節, 睫, 灼, 張, 獐, 帳, 觸, 矚, 眾, 眹, 矐, 瞈, 髎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chief |
n. | eye; list; item; index; heading; catalogue; division; topic |
v. | look, see |
瀏覽次數: 26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