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4
(9)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7 A0 85
大五碼 CFED 
倉頡碼 一口水 
Matthews
漢語大字典 (一版)2420;(二版)2590  
康熙字典 756 
Unicode U+7805
GB2312  
四角號碼 1263.0 
頻序 A/B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l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2/2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1
其他
字例: 3/3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履石渡水也。从水从石。《詩》曰:深則砅。〔力制切〕濿,砅或从厲。 (233 / 233) 濿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378 力制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二「」從象水的三點(以◎表示),象水流中有石子。一說本義是踏着石子過河(許慎),引申為過河。
51 字

 詳解: 甲骨文從二「」從象水的三點(以◎表示),象溪水在石子旁邊流過。許慎、于省吾認為本義是踏着石子渡過水流。引申為渡水、過河。「」的異體作「濿」,從「」聲,《說文》:「砅,履石渡水也。从水从石。《詩》曰:『深則砅』。濿,砅或从厲。」《詩經.邶風.匏有苦葉》作「深則厲,淺則揭。」

  一說「砅(濿)」的本義不是踏石過河,而是穿衣渡過高於衣帶的河水。《爾雅.釋水》:「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揭者,揭衣也。以衣涉水為厲。繇膝以下為揭,繇膝以上為涉,繇帶以上為厲。」意謂渡河有深水和淺水之別,河水深時便直接穿着衣服走過河,淺則用手揭起衣服來過河。河水在膝頭以下,便掀起衣服過,稱為「」;河水在膝頭以上,直接穿着衣服過河,稱為「」;河水在衣帶以上,穿衣過河,稱為「」。按從甲骨文象水點在兩個石頭中間的字形來看,「」解釋為第一說較好。

  甲骨文用作地名,《英國所藏甲骨集》547正:「于砅」。戰國竹簡所從的「」簡省為「」,作「𣱷」,見於長沙子彈庫《楚帛書》。《楚帛書》乙4:「亡(無)𣱷(砅)」,一說用作本義,「無砅」指不要渡河(康健垣)。一說通假為「」,「亡(無)𣱷(戾)」意謂沒有違逆,《詩.小雅.小宛》:「翰飛戾天」,《文選.西都賦》引韓詩「」作「」,可作為「」、「」相通的證據(參徐在國)。

  甲骨文、石鼓文有「」字,「砅(濿)」的異體,參見「」。
584 字


相關漢字: ,濿,,,,,𣱷,,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16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踏著石蹬渡水
瀏覽次數: 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