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曾 (主部件) 共 1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1
漢字部件甲骨形義通解
甲金文象一種蒸煮炊器,「」是「」的初文(朱芳圃、徐中舒、戴家祥)。後借來表示曾經。
」象古代一種蒸煮器具,「其器下體承水,上體盛飯,中設一箅」(參朱芳圃),箅即蒸鍋中的竹屜。
段玉裁曰︰「甑者蒸飯之器,底有七穿,必以竹席(按︰即箅)蔽之,米乃不漏」。甲骨文字形中的「」形即象甑之箅,此釋形合理,因為箅是甑的特徵,所以造「」字時便以此為代表。至於甲骨文字形上部的「」形則象蒸氣上騰之狀。另外,早期金文於甲骨文本字下加「」形,一說此「」形象蒸鍋,一說加「」為的是要把「」字從甲骨文之初形分化出來作為國名。金文中,後來「」形增飾筆作「」形。篆文除了訛「」作「」外,亦訛「」,而如今「」字形乃承篆文之形。
」字後來被假借為「曾是」或「曾經」的虛詞。許慎《說文》:「曾,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這一解釋所反映的,其實只是「」的假借義。如《詩經.大雅.蕩之什.蕩 》:「曾是莫聽,大命以傾」;或《論語.為政》:「曾是以為孝乎﹗」皆為用作虛詞的例子。
由於「」字久借不還,後世乃增義符「」而作「」字以保存、傳達其初義。
正因為曾象甑中之箅將器隔為兩重,故从「」之字多有重義(劉恆)。如「」(《說文》:「重屋也」)、「」(甑甗皆為兩器相疊)。《詩.周頌.維天之命》:「曾孫篤之」鄭玄箋:「曾猶重也。」《爾雅.釋親》:「祖之父曰曾祖王父。」(參楊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