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亙 |
|
UTF-8 | E4 BA 99 |
---|---|
大五碼 | A5E5 |
倉頡碼 | 一月一 |
Matthews | 3344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019;(二版)21 |
康熙字典 | 15 |
Unicode | U+4E99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1010.6 | |
頻序 A/B | 4162 | 4080 |
頻次 A/B | 30 | 9 |
普通話 | gn gng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㮓 | 竟也。从木,恆聲。〔古鄧切〕亙,古文㮓。 (125 / 121) | 木 | 𠄭 亙 亘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亘 | 求亘也。从二从囘。囘,古文回,象亘回形,上下所求物也。【徐鍇曰:回,風回轉,所以宣陰陽也。】〔須緣切〕 (286 / 287) | 二 | 𠄢 |
形義通解 |
---|
略說: 「亙」是「恆」的初文,甲、金文從「月」在「二」中,會月在天地間永恆之意(何琳儀)。 41 字 詳解: 「亙」是「恆」的初文,甲、金文從「月」在「二」中,會月在天地間永恆之意(何琳儀)。 由於月亮大部分時間都是缺的,稱為弦月,又稱娥眉月,故以缺月為恆常,本義是恆久、恆常(徐灝)。何琳儀認為上下兩橫象天地之形。戰國金文在「月」旁加「卜」,從「外」,與《說文》「恆」之古文相同。至小篆「月」又訛變為「舟」,後加心旁作「恆」。參見「恆」。 甲骨文用作殷先公名。金文用作人名。《郭店楚簡.老子甲》:「智(知)足之為足,此亙足矣。」《馬王堆帛書.老子》作「恆」。 《說文》:「恆,𠄨,古文恆从月。《詩》曰:『如月之恒。』」段玉裁注:「月上弦而就盈,於是有恆久之義,故古文从月。」《正字通》:引《詩》作「如月之亙」。 304 字 相關漢字: 恆,月,二,卜,外,舟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亙」字下錄有1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亙古未有, 亙古亙今, 彌山亙野, 亙古通今, 亙古所無… | (5/15) | 詳細資料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eternal; everlasting |
adv. | all over |
v. | extend all across, stretch; span |
瀏覽次數: 22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