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從「
人」,「
多」聲。《說文》以為本義是「掩脅」,即蒙蔽在上者,脅迫控制其他人。古書中多表示奢侈、浪費。
51 字
詳解: 從「
人」,「
多」聲。《說文》以為本義是「掩脅」,即蒙蔽在上者,脅迫控制其他人。《說文》:「侈,掩脅也。从人,多聲。一曰:奢也。」段玉裁注:「掩者,掩葢其上。脅者,脅制其旁。凡自多以陵人曰侈,此侈之本義也。」「陵人」即盛氣凌人、自高自大。如《左傳.桓公六年》:「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意謂少師這個人很驕傲,請君王隱藏我軍的精銳,而讓他看到疲弱士卒,助長他的驕傲。(楊伯峻)
「
侈」在古書中多表示奢侈、浪費,與「
儉」相對。如《國語.周語》:「季文子、孟獻子皆儉,叔孫宣子、東門子家皆侈。」《荀子.王霸》:「四方之國有侈離之德則必滅。」楊倞注:「侈,奢侈。」《韓非子.解老》:「多費之謂侈。」「
侈」常與「
奢」同義連用,如《史記.貨殖列傳》:「富人爭奢侈,而任氏折節為儉,力田畜。」《漢書.楚元王傳》:「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賢而中興,更為儉宮室,小寢廟。」
「
侈」引申表示超過、過度。《玉篇.人部》:「侈,泰也。」如《管子.大匡》:「乃令四封之內修兵,關市之征侈之。」尹知章注:「侈,謂過常也。謂重其稅賦。」北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人之行)有實大於名,有名侈於實。」
「
侈」表示放縱、無節制。如《孟子.梁惠王上》:「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放辟邪侈」指肆意為非作歹。《荀子.正論》:「暴國獨侈,安能誅之。」楊倞注:「侈,謂奢汰放縱。」
「
侈」表示大、廣。如《國語.吳語》:「伯父秉德已侈大哉。」韋昭注:「侈,猶廣也。」《漢書.王莽傳中》:「莽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聲而嘶。」「侈口」即大口,「蹷顄」即短削的下巴。
「
侈」還表示誇大、誇張。如《文選.左太沖〈三都賦序〉》:「且夫玉巵無當,雖寶非用;侈言無驗,雖麗非經。」呂延濟注:「侈,大也。經,常也。若大言而無徵驗者,雖華麗不可以為常。」
751 字
相關漢字: 人,
多,
儉,
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