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桑 | 蠶所食葉木。从叒、木。〔息郎切〕 (127 / 123) | 叒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桑 | 180 | 息郎 |
![]() |
心 | 全清 | 齒 | 平 | 宕 | 唐/唐 | 開 | 一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從「木」從◎,◎象桑樹之葉。由於古人養蠶,桑葉是蠶的食物,因此於木上畫出其葉,即代表桑樹(羅振玉)。 53 字 詳解: 甲骨文從「木」從◎,◎象桑樹之葉。由於古人養蠶,桑葉是蠶的食物,因此於木上畫出其葉,即代表桑樹(羅振玉)。甲骨文「喪」字用「桑」作聲符,可進一步證明此字為「桑」,參見「喪」。戰國文字承商周文字而來,唯枝葉之形或訛為「九」,樹葉與樹榦分開。小篆「桑」字桑葉部分訛為「叒」,《說文》:「桑,蠶所食葉木。从叒、木。」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37494:「田桑」,指到桑地田獵。傳世文獻亦有用作地名,《詩.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地在今河南淇縣南。又用作方國名,《合集》6959:「乎(呼)雀𦎫(敦)桑」,指命令雀攻伐桑國。 戰國竹簡讀作「蒼」,用作地名。《上博竹書一.容成氏》簡41:「桑(蒼)梧之埜(野)。」「蒼梧」即九嶷山。 秦簡用作本義,指桑樹。《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7:「或盜采人桑葉,臧(贓)不盈一錢,何論?」全句指有人偷摘別人的桑葉,贓值不到一錢,如何論處? 傳世文獻亦用作本義,《詩.鄭風.將仲子》:「無踰我牆,無折我樹桑。」《淮南子.說山》:「故桑葉落而長年悲也。」 448 字 相關漢字: 木,喪,九,叒,蒼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38 | 周p76 | ||||
李p9 | 何p280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桑」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桑植安撫司, 桑田巡司, 桑江口巡司, 寨桑巡司 | (4/4)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指桑罵槐, 桑榆暮景, 滄海桑田, 敬恭桑梓, 暮景桑榆… | (5/126)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苞, 濮, 蠶, 採, 滄, 棻, 榑, 研, 罵, 螵, 槐, 隰, 盡, 梓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mulberry-tree |
瀏覽次數: 5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