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從「
足」,「
帝」聲。本義是馬、牛、羊等動物腳趾端的角質物,也表示具有這種角質物的腳。
42 字
詳解: 從「
足」,「
帝」聲。《說文》無「
蹄」,「
蹏」字段玉裁注:「俗作蹄。」本義是馬、牛、羊等動物腳趾端的角質物,也表示具有這種角質物的腳。《釋名.釋形體》:「蹄,底也。足,底也。」如《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禦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論衡.道虛》:「案能飛升之物,生有毛羽之兆;能馳走之物,生有蹄足之形。」
「
蹄」可表示捕兔網。《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蹄,兔網。」如《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成玄英疏:「蹄,兔罝也。」元代宋褧〈次韻誠夫兄麗正門外晚歸〉:「仙郎下直辭雞樹,獵騎收圍撤兔蹄。」
「
蹄」可作量詞,表示獸蹄的單位。如《史記.貨殖列傳》:「故曰陸地牧馬二百蹄。」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曰:「五十匹。」唐代陸羽〈陸文學自傳〉:「公因矯憐無愛,歷試賤務,掃寺地,潔僧廁,踐泥汙墻,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
蹄」還表示踢。如唐代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驢不勝怒,蹄之。」張宣明〈移益州牒〉:「木人猶堪淚下,鐵馬亦可蹄穿。」
470 字
相關漢字: 足,
帝,
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