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洪 | 洚水也。从水,共聲。〔戶工切〕 (229 / 228) | 水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洪 | 30 | 戸公 |
![]() |
匣 | 全濁 | 喉 | 平 | 通 | 東/東 | 合 | 一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水」,「共」聲。本義是大水,引申表示大。 22 字 詳解: 從「水」,「共」聲。本義是大水。《說文》:「洪,洚水也。从水,共聲。」如《孟子.告子下》:「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文選.成公子安〈嘯賦〉》:「濟洪災於炎旱,反亢陽於重陰。」 「洪」引申表示大。《爾雅.釋詁上》:「洪,大也。」如《尚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孔傳:「不與大法九疇。」《文心雕龍.宗經》:「譬萬鈞之洪鍾,無錚錚之細響矣。」 「洪」表示兩水交會處。如宋代陸游《入蜀記.卷三》:「(七月二十二日)晚泊水洪口。江湖間謂分流處為洪,王文公詩云『東江木落水分洪』是也。」明代陸容《菽園雜記.卷五》:「蜀人謂水口為洪。梓潼水與涪江合流如箭,故有射洪縣。」 「洪」是中醫脈象,指脈搏如洪波汹涌,來盛去衰。如西晉王叔和《脈經.脈形狀指下秘決》:「洪脈,極大在指下。」明代朱橚等編《普濟方.方脈總論三》:「洪脈者按之實,舉之盛。洪者陽太過,陰不及。」 398 字 相關漢字: 水,共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47 | 周p88 | ||||
李p127 | 何p347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洪」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洪塘湖屯田千戶所, 洪澤巡司, 臨洪鎮巡司, 洪洞縣, 射洪縣… | (5/9)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洪水猛獸, 洪福齊天, 寬洪大度, 寬洪大量, 洪爐點雪… | (5/33)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齊, 防, 泄, 嗓, 騭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vast; liberal; big |
adv. | very |
n. | flood |
瀏覽次數: 2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