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 |
|
|
小篆 | 金文 | (部件樹) | 甲骨 | (部件樹) | 簡帛文字 | 其他 | |||||||||||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灰 | 死火餘㶳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既滅,可以執持。〔呼恢切〕 (208 / 207) | 火 | 𤆆 |
《廣韻》 | 頁碼 | 反切 | 註解 | 中 古 音 |
聲母 | 清濁 | 部位 | 聲調 | 韻攝 | 韻目 | 開合 | 等第 |
---|---|---|---|---|---|---|---|---|---|---|---|---|
灰 | 96 | 呼恢 |
![]() |
曉 | 全清 | 喉 | 平 | 蟹 | 灰/灰 | 合 | 一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火」,從「又」(手形),本義為物質充分燃燒後殘留的粉狀物。 31 字 詳解: 從「火」,從「又」(手形),表示用手撮取火灰,本義為物質充分燃燒後殘留的粉狀物。《說文》:「死火餘㶳也。从火从又。又,手也。火既滅,可以執持。」意謂火滅之後,餘燼可用手執持。《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毋燒灰。」鄭玄注:「火之滅者為灰。」《史記‧龜策列傳》:「不信不誠,則燒玉靈,揚其灰,以徵後龜。」 「灰」可引申為塵土、污垢。唐白居易〈燕子樓〉詩之三:「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宋史‧食貨志下‧鹽》:「民間食鹽,雜以灰土。」 「灰」也指介於黑白間的顏色,《晉書‧郭璞傳》:「時有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膝……」清黃遵憲〈潮州行〉:「扶床面色灰,謬言不畏懼」。 「灰」可用作動詞,指燃燒。《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燔康居,灰珍奇。」 晉葛洪《抱樸子‧釋滯》:「不灰之木,不熱之火。」 「灰」亦可用作形容詞,比喻消沉、沮喪。唐張祜〈走筆贈許玖赴桂州命〉:「直氣自消瘴,遠心無暫灰。」宋陸游〈舟中偶書〉:「四方本是丈夫事,白首自憐心未灰。」 425 字 相關漢字: 火,又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46 | 周p95 | ||||
李p123 | 何p332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灰」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心灰意懶, 槁木死灰, 死灰復燃, 灰心喪氣, 灰飛煙滅… | (5/125)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搽, 吹, 萬, 錳, 糜, 扒, 炮, 心, 死, 燼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grey; drab-coloured |
n. | ash; dust; lime; mortar |
瀏覽次數: 2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