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F-8 | E7 87 BC |
---|---|
大五碼 | C275 |
倉頡碼 | 火中一廿 |
Matthews | 1085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244;(二版)2405 |
康熙字典 | 613 |
Unicode | U+71FC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9581.7 | |
頻序 A/B | 4522 | 3274 |
頻次 A/B | 20 | 30 |
普通話 | jn |
小篆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㶳 | 火餘也。从火,聿聲。一曰:薪也。【臣鉉等曰:聿非聲,疑从聿省。今俗別作燼,非是。】〔徐刃切〕 (209 / 208) | 火 | 燼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小篆從「火」從「聿」,上下結構。隸書從「火」,「盡」聲,改為左右結構。本義是物體燃燒後剩餘的部份。 49 字 詳解: 小篆從「火」從「聿」,上下結構。隸書從「火」,「盡」聲,改為左右結構。楷書同。本義是物體燃燒後剩餘的部份。《說文》:「㶳,火餘也。从火,聿聲。」如《文選.左太沖〈魏都賦〉》:「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變為煨燼,故荊棘旅庭也。」唐代杜甫〈火〉:「青林一灰燼,雲氣無處所。」 又《五音集韻》錄有「灷」,亦解「火餘」。 「燼」引申表示剩餘的人。如《左傳.襄公四年》:「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杜預注:「燼,遺民。」又如《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餘燼,背城借一。」「餘燼」指殘餘的士兵。 244 字 相關漢字: 火,聿,盡,灷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42 | 周p98 | |||||
李p352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燼」的異讀字 | |
黃p42 | 周p98 | |||||
李 | 何p307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燼」字下錄有7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玉石俱燼, 餘燼復燃, 收合餘燼, 冰消燼滅, 化為灰燼… | (5/19)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灰, 餘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cinder; ashes; remnants; subjects left over from an overturned dynasty or defeated state |
v. | burn |
瀏覽次數: 6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