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嗇 (主部件) 共 2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2
漢字部件甲骨形義通解
甲骨文從「」從「」,「」象麥子,「」是「」的初文,象收藏穀物的倉庫,全字象收藏麥子於倉廩之形。
甲骨文從「」從「」,「」象麥子,「」是「」的初文,象收藏穀物的倉庫,全字象收藏麥子於倉廩之形。後來「」借表吝嗇(愛惜之意),另加「」旁造「」字以表示收穀之本義。《說文》:「穡,穀可收曰穡。」
晚期金文「」旁訛變為目形。戰國竹簡不從「」而從「」,與《說文》古文同。
甲骨文用作人名。西周金文、戰國竹簡用作本義,表示收獲穀物。史牆盤:「農嗇」,《左傳.襄公九年》:「其庶人力於農穡」,杜預注:「種曰農,收曰穡。」《上博楚竹書二.子羔》簡2:「舜嗇(穡)於童土之田」。金文又用作職官名,「嗇夫」是自縣邑及其下諸官署之主管官吏。《尚書.胤征》:「瞽奏鼓,嗇夫馳」,孔安國《傳》:「嗇夫,主幣之官。」
《說文》:「嗇,愛瀒也。从來从㐭。來者,㐭而藏之。故田夫謂之嗇夫。凡嗇之屬皆从嗇。𤲷,古文嗇从田。」
甲金文從「」,「」聲。「」象收藏麥子於倉廩之形,「」字取義於穀倉之牆,本義是圍牆。
甲金文從「」,「」聲。「」象收藏麥子於倉廩之形,「」字取義於穀倉之牆,本義是圍牆。戰國竹簡從「𩫖」,「」聲,「𩫖」是「」、「」的初文,象城牆之形。《說文》:「牆,垣蔽也。从嗇,爿聲。𤖣,籒文从二禾。𤖧,籒文亦从二來。」段玉裁注:「《土部》曰:『垣,牆也。』《左傳》曰:『人之有牆,以蔽惡也。』故曰垣蔽。《釋宫》曰:『牆謂之墉』。《釋名》曰:『牆,障也。』」
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通假作「」,師㝨簋:「夙夜卹厥牆(將)事」,表示日夜敬謹於所奉行之事(林潔明),相當於追簋:「夙夕卹厥死(尸)事」,「」通「」,「」,主也,謂慎所主持之事(郭沫若)。又用作人名,如史牆盤。
《郭店楚簡.語叢四》簡1-2:「言而苟,牆有耳。」《詩.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管子.君臣》:「古者有二言:『牆有耳,伏寇在側。』牆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上博楚竹書.孔子詩論》簡28:「牆又(有)薺」,即〈牆有茨〉,是《詩經.鄘風》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