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0
(5)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7 A6 BE
大五碼 A5DD 
倉頡碼 竹木 
Matthews 2114 
漢語大字典 (一版)2588;(二版)2770  
康熙字典 776 
Unicode U+79BE
GB2312 2644 
四角號碼 2090.4 
頻序 A/B 2721  3205 
頻次 A/B 157  33 
普通話 h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21/38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2/2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6/6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从木从𠂹省。𠂹,象其穗。凡禾之屬皆从禾。〔戶戈切〕 (144 / 140)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163 戸戈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骨文「」全字象一整株禾穀(即小米),初義為禾穀,引申泛指一切穀物。
35 字

 詳解: 字形方面,甲骨文「」字如羅振玉所說乃全字象形:「上象穗與葉。下象莖與根。」後有不少學者認同此說,如徐中舒、高鴻縉、陳夢家、李孝定、陳煒湛等。

  對甲骨文「」、「」、「」三字的區分,裘錫圭有扼要的分析。他指出穀子(即「」)的穗呈聚而下垂形,黍子穗是散的,而麥子(按:即甲骨文「」)穗則是直上的。可見甲骨文主要靠穗形的不同來辨識三者。金文、小篆「」字大致承甲骨文字形。

  「」的用義方面,諸家指出卜辭中有「」、「」通用的情況(如郭沫若、于省吾、陳夢家、姚孝遂、裘錫圭等)。其中姚、裘兩位學者對二字的關係與用法提出值得參考的看法。「」、「」在卜辭中雖時有通用,但不同字,而「」亦非「」的省寫(嚴一萍認為「」為「」的省形)。「」的初義是(穀熟)收成,引申為「年歲」義。「」字從「」顯出穀子於古時已是重要的農作物。裘先生特別指出卜辭除卜問「受年」外,還多次卜問「受黍年」之類。但未見卜問「受禾年」。裘先生認為這應是由於禾的種植量遠勝其他穀物,卜問受年與否,實即卜問是否受禾年,故不必再專文為它卜問。另外,姚孝遂則認為「」用作一般義時(指一切穀物),可言「受禾」或「受年」。而在專指某種穀物時,則言「受某年」(如「受黍年」),而不言「受某禾」。

  金文用例有以下幾種(首三項參《金文形義通解》)。一,指穀物,如曶鼎:「昔饉歲,匡眾氒(厥)臣廿夫寇曶禾十秭。」二,用為人名,如禾簋(春秋晚期):「禾肈乍(作)皇母懿龔孟姬𩞔彝。」三,假作「」,如邾公□鐘:「陸□(融,讀為終)之孫邾公□乍(作)氒(厥)禾(龢)鐘。」金文多作「龢鐘」,文獻多作「和鐘」。參見「」。四,用為「」之省,如北子觶:「北子乍(作)寶尊彝,其䘇邁(萬)禾(年),孫子子永寶。」「」作「」省形之說見於楊樹達。他用的例子出自東䀠尊,然而此器物上被讀作「」字的形體不清。北子觶上的「」字則清晰可見。

  「」於古書有廣狹二義。狹指穀子(小米),泛指一切穀類作物。狹義的用例如《書.微子之命》:「唐叔得禾,異畝同類,獻諸天子。」孫星衍疏:「禾,即今之小米也。」《呂氏春秋.審時》:「得時之禾,長秱長穗,大本而莖殺,疏穖而穗大,其粟圓而薄糠,其米多沃而食之彊。」廣義的用例如《儀禮.聘禮》:「門外米禾皆二十車,薪芻倍禾。」清代程瑤田《九穀考.梁》:「《聘禮》米禾皆兼黍稷稻梁言之,以他穀連槀者,不別立名。」

  《說文》:「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从木,从𠂹省。𠂹象其穗。凡禾之屬皆从禾。戶戈切。」《說文》釋形不確。禾乃獨體象形字,非从木,从𠂹省。
1102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36 p120
禾苗
p68 p259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嶺巡司, 山寨巡司 (2/2)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故宮黍, 黍故宮, 黍之傷, 黍之悲, 拔葵犯 (5/8)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n. rice plant with grain still on stalk
瀏覽次數: 2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