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11
(14)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A2 89
大五碼 E156 
倉頡碼 土戈中月 
Matthews 7578 
漢語大字典 (一版)0481;(二版)517  
康熙字典 165 
Unicode U+5889
GB2312 6013 
四角號碼 4012.7 
頻序 A/B 6319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yng  yng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8/8
(部件樹)
其他:
甲骨
字例: 6/6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字例: 9/9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城垣也。从土,庸聲。〔余封切〕𩫖,古文墉。 (288 / 289) 𩫖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35 餘封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金文作「𩫏」(同「𩫖」),象城垣四方有亭之形,或省為二亭。本義是城墻。後分化為「」和「」。「」從「」,「」聲。
61 字

 詳解: 甲金文作「𩫏」(同「𩫖」),象城垣四方有亭之形,或省為二亭。本義是城墻。戰國文字下或訛為從「」、從「」、從「𢆉」等形。(參季旭昇)《說文》「𩫏」下云:「象城𩫏之重,兩亭相對也。」後分化為「」和「」。「」從「」,「」聲。《說文》:「墉,城垣也。从土,庸聲。𩫖,古文墉。」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城牆。如《合集》13514正甲「基方(缶)乍(作)𩫏」。又可作動詞,表示修築城牆。如《英藏》1107:「甲申卜:我𠅷于西。七月。」(張亞初)「𩫏兮」還是時間詞,可省稱「𩫏」,表示在「」和「」之間。如《合集》29793:「昃至𠅷不雨。」(陳夢家、李宗焜)

  金文用作本義的例子如國差𦉜:「攻(工)帀(師)何鑄西𩫏寶𦉜四秉。」又讀為「」,如毛公鼎:「余非𩫏(庸)又聞(昏)。」「𩫏」還用作國名和人名。如𩫏伯[厓又]簋:「易(賜)𩫏白(伯)[厓又]貝十朋。」

  古書中用「」表示城墻的例子如《詩.大雅.皇矣》:「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毛傳:「墉,城也。」孔穎達疏:「墉,城垣也。」《文選.張平子〈南都賦〉》:「流滄浪而為隍,廓方城而為墉。」

  「」又泛指牆。《爾雅.釋宮》:「牆謂之墉。」如《詩.召南.行露》:「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儀禮.既夕禮》:「士處適寢,寢東首于北墉下。」
549 字


相關漢字: 𩫏,𩫖,,,,,,𢆉,,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48 p32
墉城(傳說中西王母住所),垣墉
p280 p348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小城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百雉 (1/1) 詳細資料
詞類 英文意義
n. city wall; high wall; a fortified wall
瀏覽次數: 6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