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6
(8)
異讀破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4 BE 86
大五碼 A8D3 
倉頡碼 木人人 
Matthews 3768 
漢語大字典 (一版)0141;(二版)175  
康熙字典 29 
Unicode U+4F86
GB2312  
四角號碼 4090.8 
頻序 A/B 23  14 
頻次 A/B 53984  33364 
普通話 li  li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9/32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2/2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3/13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洛哀切〕 (111 / 106)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99 洛哀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骨文「」是麥子之「」的象形初文,後假借為來往之來,久借不還。一說「」被借用作去來之來,並加注義符「」(象腳掌向下形,參見「」)以明示其行動義。然而,由於來去之來字常用,為刻寫之便,又省掉「」(參洪家義)。而「」字原本的來往之來義,卻用作麥子之麥義。
132 字

 詳解: 先就字形方面說「」字的演變。甲骨文「」象麥子,是麥子之麥的本字,一般以為指小麥。字形中間是直上的麥穗,兩邊葉子下垂,葉下是莖和根。其字上端或加斜或橫畫。麥穗直上,因為麥莖堅強,中空有節似竹(參羅振玉、張哲)。

  不少甲骨文「」字上端加斜或橫畫,有學者認為其字最初本應無橫或斜畫,後來增一斜或橫畫以辨其初義(麥子之來)與假借義(往來之來)。不過,在實際甲骨文文例中未見明確而一致的應用此區分(參季旭昇)。換言之,即或字無增一橫或斜畫,有用以表達麥子之來的情況,亦有表示到來之來的例子。或說橫畫可能是無深意的贅筆(參裘錫圭),或說是飾筆(參《古文字譜系疏證》)。另有學者認為横畫代表麥穗(如李裕)。

  金文承甲骨文字形,有的作整株麥子之象形,有的在字形上端加一橫畫,但(多)不封頂。第二種字形較為常見。

  以下就「」的用義作簡單的說明。

  在甲骨文的用法方面,於此提出五點。一,卜辭中「」少見用作本義(即麥子)的例子,僅有的如︰「乙亥卜,受來禾。 二」(《甲骨文合集》33260),其中「受來禾」之「」應讀作「」。意思是「卜問︰受來(麥)呢?還是受禾呢?」即卜問哪一種作物收成會好(參溫少峰,袁庭棟)。

  二,「」用其假借義的例子,卜辭多見。表示由某處至某處時,有的用為來去之來,有的用作來往之往。用作返也、還也之意,常見的例子如「往來亡災」(按︰「」即無也),意近「出入平安」。又如「缶不其來[見]王」(《甲骨文合集》1027正)。又或如「來雨自西」(《甲骨文合集》12872)。另外,甲骨文中常見「王來正(征)人方」一語,表示王往征伐人(「」乃方國名)。此處「」用其往來之「」意。

  三,用以表示來貢之意,如「奚來白馬」(《甲骨文合集》9177正)。又如「來馬」、「來牛」之類(參李孝定、姚孝遂)。

  四,用為將至、將來之義,如卜辭中「來歲」一語即明年、來年之意。卜辭於一旬內之干支稱「」,下一旬之干支稱「」,再下一旬之干支稱「」(參姚孝遂)。對於卜辭中「」表示較近的將來而「」表示較遠的將來之說,可參吳其昌。

  五,用作地名,如「己未卜,今日不雨,才(在)來。」(《甲骨文合集》20907)其中「」可能是「」,春秋時被齊靈公所滅,地處今山東黃縣萊子城。《左傳.襄公六年》︰「齊侯滅萊。」

  金文用義方面,主要有三(參《金文形義通解》)。其一,用作到來之來,如史牆盤︰「徽史刺(烈)祖廼來見武王」。其二,用為名字,見鼄來隹鬲︰「鼄(邾)來隹乍(作)貞(鼎)」。其三,用作來年之來,如曶鼎︰「東宮廼曰︰『賞(償)曶禾十秭,遺十秭,為廿秭,[若]來歲弗賞(償),則付卌(四十)秭。』」「來歲」即來年、明年。

  從以上甲金文的用例可見,「」皆有假借表示由彼至此、由遠到近,或從某處至某處。《爾雅.釋詁上》︰「來,至也。」《玉篇.來部》︰「來,歸也。」另外,甲金用例中,亦有借「」表示將來或將至義,這該是把前述由遠至近之義應用於描述或衡量時日之遠近的做法。《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

  另外,楚簡中有來字異體[來止],上從來下從止(參劉釗),其中「」應是義符。例如︰「其民者,若四時一遣一[來止],而民弗害也」(郭店楚簡.語叢四.21)。其中[來止]明顯用作來去之來。

  《說文》訓「」曰︰「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洛哀切。」對於許慎關於來麥「天所來也」一訓,有人或許認為是莫名其妙,對此李裕提出了一個可供參考的說法。根據一些人類文化歷史及考古學的研究,許多神話與傳說,往往與真實的歷史密切關連。中國古有麥子「天所來也」之說,此現象反映一種可能︰麥子非中國土產(按︰小麥的原產地在中東的新月沃土,中國的小麥可能自西域傳入)。小麥之來用作行來之來,是由於「麥種得自外來」(參張舜徽)。這個說法可算是對許慎所言「天所來也」的一個合理補正。
1630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0
p64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來」的異讀字

p36 p5
來往,來世,來歷,來龍去脈,未來
p196 p263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36 p5
勞來
p196 p264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衛, 安縣, 惠縣, 賓縣, 守禦賓中前千戶所 (5/5)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日方長, 者不拒, 龍去脈, 信手拈, 古往今 (5/403)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詞類 英文意義
n. wheat (arch.); coming; returning
v. come; return; arrive
瀏覽次數: 3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