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工 (主部件) 共 2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2
漢字部件甲骨形義通解
甲金文象某種工具之形,早期金文下部橫畫較粗,與象斧鉞的「」的刀鋒形似。本義是一種有刃的工具,其上部可能有「」(曲尺)的功能(季旭昇)。引申為功績、工巧(張日昇)。
甲金文象某種工具之形,早期金文下部橫畫較粗,與象斧鉞的「」的刀鋒形似。本義是一種有刃的工具,其上部可能有「」(曲尺)的功能(季旭昇)。引申為功績、工巧(張日昇)。
楊樹達根據「」字象人手持「」而認為「」象曲尺。鄒景衡、劉新民則認為「」象建築工具,姑備一說。
甲骨文用作方國名、地名。又表示身份,或以為低級官吏,或以為工匠,如《合集》19433:「多工」。《屯南》2525:「百工」。又假借為「」,如《合集》38310:「工(貢)冊」,即進獻簡冊。《合集》27462:「工(貢)父甲三牛」,即向父甲進獻三頭牛。
金文用作官名,𤔲工丁爵:「𤔲工」,即文獻的「司空」。戰國兵器銘文習見「工帀(師)」,「工師」是主管鑄器工匠之官。又用為國名,工吾王夫差劍:「工吾」,即文獻的「句吾」,即春秋時的吳國。《左傳.宣公八年》:「盟吳、越而還」,孔穎達疏:「大伯、仲雍讓其弟季歷,而去之荊蠻,自號句吳。句或為工,夷言發聲也。」又假借為「」,表示功績,班簋:「廣成厥工(功)」,中山王方壺:「休又(有)成工」,「」指蔭庇,有美善之意。沈子它簋:「告剌(烈)成工(功)」,中山王圓壺:「先王之工(功)剌(烈)」,「工剌」即「功烈」。《禮記.祭法》:「此皆有功烈於民者也」,鄭玄注:「烈,業也。」
戰國竹簡也表示功績、成功,《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5:「又(有)城(成)工(功)者可(何)女(如)?曰:《訟(頌)》氏(是)也。」意謂國家有成就有功業,要怎麼處理?《頌》表述的就是了(季旭昇)。
《說文》:「工,巧飾也。象人有規榘也。與巫同意。凡工之屬皆从工。𢒄(𢀚㣉),古文工从彡。」
甲骨文從「」從二「」從「」,會人雙手把東西塞進房子裏之形,本義是填塞。
甲骨文從「」從二「」從「」,會人雙手把東西塞進房子裏之形,本義是填塞。
金文加從二「」,戰國文字加「」為意符,古人多用土來堵塞物事,如大禹以息壤治洪水,故加「」可強調填塞之義。
甲骨文辭殘,意義不詳。金文通假為「」,國名,塞公孫[爿言]父匜:「塞(息)公孫[爿言]父自乍(作)盥匜」,表示息公之孫[爿言]父製造洗滌用的匜。
簡帛文字用作本義,表示閉塞,《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17:「聽間(諫)勿塞。」表示廣納諫言,勿閉塞言路。《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第319行:「居室塞窗閉戶,毋出。」《馬王堆帛書.合陰陽》簡128:「故能發閉通塞。」又與「」字形近而混,《馬王堆.十問》簡30:「塞〈寒〉溫安生?」
《說文》:「塞,隔也。从土从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