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攴 (主部件) 共 13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散 | 張世超等則認為從「攴」從「竹」,竹甚易擊破,象破竹分散之意。裘錫圭之說較優,因有文獻相互印證。 戰國竹簡「林」或訛變為「𣏟」,是小篆字形所本。金文從「竹」從「月」從「攴」,高鴻縉、劉釗認為「月」是聲符。「散」字金文所從的「竹」形有學者認為是「林」的省體,原因有二,一、簡帛文字從「林」,甲骨文「𢽳」是「散」的初文(裘錫圭),二、認為「散」字從「𢽳」得聲(徐在國)。金文用作地名、人名。此外,「散戈」表示殺伐之戈,陳御寇戈:「陳御寇散戈。」 「散」小篆作「𢿱」,《說文》:「𢿱,雜肉也。从肉𢽳聲。」 | |||||
虢 | 西周中期以後,金文於「攴」上加從「爪」形,林義光、張日昇認為象一手執虎,一手持兵器去除虎的皮毛,是「鞹」的初文,本義是皮革。姑備一說。 金文用作人名和國名,《漢書.地理志》:「北虢在大陽,東虢在滎陽,西虢在雍。」又讀作「鞹」,表示去除毛的熟皮。彔白簋:「朱虢靳」,表示用紅色熟皮做的靳(靳是古代套在轅馬胸前的皮革)。 《說文》:「虢,虎所攫畫明文也。从虎,寽聲。」 | |||||
養 | 甲骨文中有從「羊」從「攴」的「䍩」字,金文字形從「羊」從「𠓥」,一般釋為「牧」的異體。商承祚以為字形與《說文》古文同,象以手持鞭而牧羊:「牧牛則字從牛,𢼝羊則字從羊也。後以從牛之字為牧,而以𢼝為養矣。」一說西周以後放牧的「牧」字未見寫作「䍩」,因此,戰國竹簡和《說文》古文的「䍩」只是「養」的異體,和甲金文的「䍩」字無關。(參《字源》) 「養」的本義是牧養牲畜。如《周禮.夏官.圉人》:「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以役圉師。」《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乃赦越王得離其石室,去就其宮室,執牧養之事如故。」引申表示養活、使能生活下去。《說文》:「養,供養也。」「養」的對象很廣泛,對象不同也表示不同的詞義。 「養」可以表示對在上者、父母長輩的供養、奉養。如《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禮記.王制》:「養耆老以致孝,恤孤獨以逮不足。」《史記.孝文本紀》:「今乃幸以天年,得復供養于高廟,朕之不明與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養」也表示撫養、養育幼小。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人為嬰兒也,父母養之簡,子長而怨。」《漢書.食貨志》:「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亦指君主扶養百姓,如《尚書.大禹謨》:「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左傳.襄公十四年》:「良君將賞善而刑淫,養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如地。」 除了牲畜外,還可以飼養其他動物。如《淮南子.主術》:「故夫養虎豹犀象者,為之圈檻,供其嗜欲,適其飢飽,達其怒恚,然而不能終其天年者,刑有所劫也。」《史記.平準書》:「其沒入奴婢,分諸苑養狗馬禽獸,及與諸官。」 「養」還可以表示培植、種植草木。如《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漢書.食貨志》:「二千石遣令長、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學耕種養苗狀。」 除了具體的人或物,「養」的對象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表示培養、助長。如《孟子.盡心上》:「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莊子.達生》:「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馬王堆漢墓帛書.明君》第40行::「然則養耳目之樂,莫若必勝。」 「養」作名詞可表示供養之物、生活所需。如《荀子.天論》:「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 由撫養義可引申表示生育。《玉篇.食部》:「養,育也。」如《禮記.大學》:「未有學養子而後者也。」又指哺乳,如《荀子.禮論》:「父能生之,不能養之。」楊倞注:「謂哺乳之也。」 「養」還表示教育、熏陶。如《禮記.文王世子》:「立大傅、少傅以養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孟子.離婁下》:「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朱熹集注:「養謂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 「養」是古代役卒的通稱。如《史記.秦始皇本紀》:「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司馬貞索隱:「養,即卒也。」又特指伙夫。如《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廝役扈養死者數百人。」何休注:「炊亨者曰養。」《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貧無資用,嘗為弟子都養。」何休注:「養,主給烹炊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