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 |
|
UTF-8 | E7 AB B9 |
---|---|
大五碼 | A6CB |
倉頡碼 | 竹 |
Matthews | 1373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947;(二版)3143 |
康熙字典 | 805 |
Unicode | U+7AF9 | |
---|---|---|
GB2312 | 5481 | |
四角號碼 | 8822.0 | |
頻序 A/B | 1391 | 1439 |
頻次 A/B | 1015 | 375 |
普通話 | zh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竹 | 冬生艸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凡竹之屬皆从竹。〔陟玉切〕 (95 / 90) | 竹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與金文「竹」字有兩形。甲骨文或象二竹枝相連而葉子下垂之形,與國畫畫竹法類同;或象二分立且上有葉子的竹枝。初義當為竹子。 61 字 詳解: 甲骨與金文「竹」字有兩形。甲骨文或象二竹枝相連而葉子下垂之形,與國畫畫竹法類同;或象二分立且上有葉子的竹枝。初義當為竹子。 至於金文方面,早期族徽「竹」象二小枝相連,上有竹葉下垂之形。後期「竹」字形分開為兩根帶葉的枝條。 卜辭:「王用竹若」(《乙》6350),乃用竹之本義;又用作姓、人名、地名和國名。如孤竹是商代諸侯國之一,與甲骨文「竹侯」相合,位於燕山以北(甲骨文字詁林)。金文中多用為人名、氏族徽號,如父丁孤竹罍:「父丁孤竹」,騎傳侯馬節:「騎傳竹侯」。 按︰學者對於甲骨文中第一種字體的釋形未有共識,或認當釋作「竹」(如郭沫若、李孝定和姚孝遂等),或以為當釋作「冄」(如商承祚、朱芳圃、孫海波與徐中舒等)。兩種說法不能並存,前者為植物竹子之象形,後者所象乃人面兩頰上的長鬚,亦即髯。誰是誰非,仍然待考。 358 字 相關漢字: 冄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竹」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竹塘縣, 黃竹嶺巡司, 竹馬廢府, 綿竹縣, 大竹縣… | (5/10)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勢如破竹, 罄竹難書, 胸有成竹, 青梅竹馬, 竹馬之好… | (5/126)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帛, 爿, 爆, 品, 篦, 箯, 籤, 青, 簡, 筴, 竿, 槓, 罄, 筐, 胸, 箬, 篥, 簝, 籮, 筤, 蘆, 茂, 篾, 安, 棚, 炮, 匏, 篣, 勢, 筍, 絲, 成, 湘, 筒, 筠, 篁, 芋, 蔗, 蓆, 篿, 箊, 篨, 笘, 箖, 茿, 笒, 笣, 篕, 籦, 髎, 簕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bamboo |
瀏覽次數: 17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