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文 (主部件) 共 3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甲骨 | 形義通解 | ||||
---|---|---|---|---|---|---|---|
文 | 甲骨文「文」字用作人名,《合集》4611反:「文入十」,指文貢納了十(塊龜甲)。又用作地名,《合集》27695:「于文室」,指於文地築室。另甲骨卜辭中多見「文武丁」一詞,用作商代先王之稱謂,如《合集》36134:「文武丁,其牢」即指對文武丁進獻祭牲。 金文「文」指美善,多用作對先人的敬稱,如追𣪕:「用享孝于前文人。」「享」指供奉祭品以祭祀祖先,全句指以祭品禮拜有文德的先人。《書.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孔安國傳:「使追孝于前文德之人。」又用以指稱周文王姬昌,史墻盤:「曰古文王,初𢿐(盭)龢于政」,即指從前周文王開始以安定或協和為目標治理政事(馬承源)。或用作諸侯謚稱、人名或氏族名。 「文」字由最初指人身上所畫的紋飾,後來用以泛指符號,乃引申出「文字」意義的「文」。戰國竹簡「文」用作文章,《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1:「文亡(無)隱意」,指文章沒有隱沒不發的意念。 「文」甚至從「文字」引申出存在事物所顯示出來的現象、徵候、事理等極抽象的意義。《周易.賁.彖》:「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語,即以「天文」與「人文」相對而論,意謂正如透過觀察天際的氣象徵候,吾人能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中知所適應一般,透過掌握人事的行為特點,吾人乃可社群中實行教化。 《尚書》中的「文王」往往誤作「寧王」,直到王懿榮、吳大澂等人才以古文字中「文」字校正古書中的「寧」字。 | ||||||
吝 |
| 「吝」的本義兼有悔恨、痛惜之義,《說文》:「吝,恨、惜也。从口,文聲。《易》曰:『以往吝。』𠲲,古文吝从彣。」王筠《說文句讀》:「案恨、惜固是一義引伸。然《易.屯》象曰:『往吝窮也』,則恨其窮而惜其初之往也。〈說卦〉云:『坤為吝嗇,則惜而無所恨矣。』下文引《易》,則所謂悔吝者,憂虞之象也,又恨、惜兼之。」「吝」的程度要比「凶」輕,《周易.繫辭上》:「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吝」與同從「文」聲的「愍」、「閔」等字差不多,同樣有憂慮的意思。「吝」、「愍」、「閔」很可能是由同一個詞分化出來的(陳劍)。參見「閔」。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25216:「于吝」,與後來表示悔吝之「吝」可能只是同形字。甲骨文另有從「又」上多一小斜筆的字形,陳劍釋為悔吝之「吝」(參《合集》14295、26974)。齊陶用作人名。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指憂悔、痛恨,《上博楚竹書三.周易.蒙卦》簡1:「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意指初六爻象啟發蒙昧,利於用刑罰來糾正他人,但如一直用刑卻是憂吝的(季旭昇)。另「吝」通假作「閔」,《上博楚竹書二.容成氏》簡52至53:「武王於是虖(乎)素𠕻(冠)弁元(冕),以告吝(閔)於天。」《說文》:「閔,弔者在門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凡痛惜之辭,俗作憫。」全句指武王於是戴上素白的冠冕,向上天祈求憐憫。又「吝」可通假為「殄」,《清華簡一.皇門》簡12:「𢘅(媢)夫先受吝(殄)罰,邦亦不寍。」傳世本《逸周書.皇門》作「媚夫先受殄罰,國亦不寧。」孔晁注:「殄,絕其世也。」全句指嫉妒的丈夫先受到絕後的懲罰,國家亦不安寧。 「吝」後來引申有吝嗇的意思,《論語.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 |||||
麐 |
|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形狀像鹿,頭上有角,全身有鱗甲,尾像牛尾。古人認為它是仁獸、瑞獸,《公羊傳.哀公十四年》:「麟者,仁獸也。」故拿它象徵祥瑞,相傳它只會在太平盛世或聖人治世時才出現,時至今日,很多古老寺廟和宮殿裏還保留着麒麟的雕塑或畫像,它亦成為民間繪畫、刺繡等常見的吉祥圖案。相傳孔子作《春秋》,只記載到鲁哀公十四年獵獲麒麟便停止,因為感歎周朝衰落,獲麟的祥瑞沒有應驗之故。而司馬遷仿效孔子,其《史記》亦記載到漢武帝獲麟便停止了。後世以「獲麟」來比喻著作的絕筆。唐李白〈古风〉:「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麒」、「麟」本來有別,「麟」是雌性的,「麒」是雄性的,由於「麒麟」常常並稱,現在用「麒麟」來表示一個名稱了。甲骨文表示麒麟,《合集》36481正:「白麐」,指白色的麒麟。《漢武帝內傳》:「王母至也,縣投殿前,有似鳥集,或駕龍虎,或騎白麟。」意謂西王母到來,騰空到達大殿之前,像鳥兒翔集,駕御龍虎,乘騎白麟。 所謂「聖人出而麒麟現」,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據說孔子出世時有麒麟顯現,故後世用「喜獲麟兒」來表示生出聰穎異常的嬰孩,格外歡喜。古人認為麒麟掌管送子之職,故用「麒麟」來比喻子孫眾多而聰慧,俗語「麒麟送子」寓意多子多孫。《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意謂麒麟的腳,就好像王公的子嗣那樣興旺。「麟趾呈祥」常用於祝福子孫滿堂、姻緣美滿。「麟吐玉書」、「麒麟負書」就表示有出息、有學問之吉祥徵兆。 金文假借為「慶」,秦公簋:「高引又(有)麐(慶)」,意謂大大地延續美善。 由於麒麟是罕見而珍貴的吉祥動物,所以成語「鳳毛麟角」表示鳳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才或事物。《抱朴子.極言》:「若夫覩財色而心不戰,聞俗言而志不沮者,萬夫之中有一人為多矣,故為者如牛毛,獲者如麟角也。」意謂看見財寶美色而不動心,聽到粗言穢語而不沮喪,一萬人當中有一個就已經算多了,所以行事的人多如牛毛,成功的人少如麟角。《顏氏家訓.養生》:「學若牛毛,成如麟角。」明陳子壯《昭代經濟言.務真》:「古者文章氣節、經濟性命之士如鳳毛麐角,寥寥哉﹗代不數人。」意謂古時有文采,有節操,有治國才幹,能經世濟民的賢人猶如鳳凰的毛,麒麟的角,數量很少,一代人中只有幾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