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4
(7)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90 9D
大五碼 A75B 
倉頡碼 卜大口 
Matthews 4040 
漢語大字典 (一版)0594;(二版)642  
康熙字典 105 
Unicode U+541D
GB2312 3363 
四角號碼 0060.4 
頻序 A/B 4509  3842 
頻次 A/B 20  13 
普通話 ln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1/2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6/6
其他
字例: 2/2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恨惜也。从口,文聲。《易》曰:以往吝。【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恡,非是。】〔良刃切〕𠲲,古文吝从彣。 (34 / 28) 𠲲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392 良刃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從「」,「」聲,本義為悔恨、遺憾,後引申為吝嗇。
29 字

 詳解:」的本義為悔恨、遺憾,後引申有痛惜、愛惜、捨不得、吝嗇等意思。甲骨文、戰國竹簡皆從「」,「」聲。齊國陶文「」或加從「」,《廣韻.震韻》:「悋,鄙悋。本亦作吝。」

  「」的本義兼有悔恨、痛惜之義,《說文》:「吝,恨、惜也。从口,文聲。《易》曰:『以往吝。』𠲲,古文吝从彣。」王筠《說文句讀》:「案恨、惜固是一義引伸。然《易.屯》象曰:『往吝窮也』,則恨其窮而惜其初之往也。〈說卦〉云:『坤為吝嗇,則惜而無所恨矣。』下文引《易》,則所謂悔吝者,憂虞之象也,又恨、惜兼之。」「」的程度要比「」輕,《周易.繫辭上》:「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與同從「」聲的「」、「」等字差不多,同樣有憂慮的意思。「」、「」、「」很可能是由同一個詞分化出來的(陳劍)。參見「」。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25216:「于吝」,與後來表示悔吝之「」可能只是同形字。甲骨文另有從「」上多一小斜筆的字形,陳劍釋為悔吝之「」(參《合集》14295、26974)。齊陶用作人名。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指憂悔、痛恨,《上博楚竹書三.周易.蒙卦》簡1:「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意指初六爻象啟發蒙昧,利於用刑罰來糾正他人,但如一直用刑卻是憂吝的(季旭昇)。另「」通假作「」,《上博楚竹書二.容成氏》簡52至53:「武王於是虖(乎)素𠕻(冠)弁元(冕),以告吝(閔)於天。」《說文》:「閔,弔者在門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凡痛惜之辭,俗作憫。」全句指武王於是戴上素白的冠冕,向上天祈求憐憫。又「」可通假為「」,《清華簡一.皇門》簡12:「𢘅(媢)夫先受吝(殄)罰,邦亦不寍。」傳世本《逸周書.皇門》作「媚夫先受殄罰,國亦不寧。」孔晁注:「殄,絕其世也。」全句指嫉妒的丈夫先受到絕後的懲罰,國家亦不安寧。

  「」後來引申有吝嗇的意思,《論語.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821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42 p21
吝嗇,慳吝,不吝賜教,吝惜
p29 p308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7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珠玉, 改過不, 鄙復萌, 不指教, 不賜教… (5/22)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mean; difficult
v. stint; feel shame, feel disgrace
瀏覽次數: 1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