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氏 (包括子部件) 共 2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2
漢字部件甲骨形義通解
甲金文是「」的初文,象湯匙(郭沫若)。後用來表示「姓氏」、「氏族」的「」。
郭沫若認為「」字的金文與「」(舀取食物的勺子)近似,而「」的字音亦與「」相同,故「」是「」的初文。後用來表示「姓氏」、「氏族」的「」。
金文表示姓的分支,𠫑氏鐘:「𠫑氏之鐘」。參見「」。又用作已婚婦人的稱呼,前面冠以其姓,乎簋:「乎乍(作)姞氏寶𣪕(簋)」。又用作官名後綴,令鼎:「師氏」,𤼈鐘:「尹氏」。又通假為「」,中山王鼎:「隹(唯)俌(傅)㑄氏(是)從」,意謂聽從傅師和保姆。中山王方壺:「氏(是)以身蒙㚔(甲)冑,以誅不順。」介賓短語「是以」用以連接因果句,表示結果或結論,相當於「以此」、「因此」,意謂因此穿上鎧甲,征伐不順從禮義的國家。
戰國竹簡表示氏族,《清華簡二.繫年》簡14:「飛𤯌(廉)東逃于商蓋氏」,飛廉是紂王的臣子,意指他向東逃走到商蓋氏那裏。《清華簡二.繫年》簡102:「晉人且有范氏与(與)中行氏之禍,七歲不解甲。」
《說文》:「氏,巴蜀山名。岸脅之㫄箸欲落𡐦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象形,乁聲。凡氏之屬皆从氏。揚雄《賦》:『響若氏隤。』」
此外,古文字「」、「」(「」)二字形近而混,如《清華簡一》中的「氒(厥)」都誤書為「」,《清華簡一.皇門》簡2-3:「以惠氏〈氒─厥〉辟」,「」應是「氒(厥)」的誤字,意謂以輔助其君主。參見「」。
甲骨文從「」從「」,「」是「」之省,有低下之意,字象日落(許慎)。「」是日落後天黑的一段時間(參郭沫若、姚孝遂)。引伸為闇昧、昏庸。
甲骨文從「」從「」,「」是「」之省,有低下之意,字象日落(許慎)。「」是日落後天黑的一段時間(參郭沫若、姚孝遂)。《書.堯典》孔穎達疏:「日入後二刻半為昏」,《說文》:「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段玉裁注:「『一曰民聲』此四字蓋淺人所增,非許本書,宜刪。凡全書內昏聲之字皆不從民,有從民者訛也。」引伸為闇昧、昏庸。
甲骨「」、[欠耳](「」)二字有別。金文未見「」字,西周中期以後,「」、「」用法始與「」相通,借「」字以表示昏庸、婚姻之意,參見「」。漢帛書「」字不從「」而從「」,「」是「」的聲符。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黃昏,如《合集》29272:「旦至于昏不雨」,意指早晨至黃昏沒有下雨。
戰國竹簡讀作「」,表示聽到,《郭店簡.老子乙》簡9:「上士昏(聞)道」。又通假作「」,《上博竹書二.子羔》簡9:「子羔昏(問)於孔子」。
漢帛書表示黃昏,《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第154行:「昬(昏)而休,明而起。」意謂黃昏休息,天明起來,相當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