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金文從「
早」,「
止」聲。字形本義不明,「
是」字很早就被借用為虛詞。
33 字
詳解: 金文從「
早」,「
止」聲。字形本義不明,「
是」字很早就被借用為虛詞。後期金文或從「
日」從「
正」,小篆承之。許慎據較後起的字形訓「
是」為正直的「
直」,後來「是非」的是,即由此而來。《說文》:「是(昰),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屬皆从是。𣆞,籒文是从古文正。」郭沫若、白川靜則認為「
早」形象湯匙,故「
是」為「
匙」的初文,姑備一說。
金文用作指示代詞,表示此、這,《廣雅.釋言》:「是,此也。」虢季子白盤:「王賜乘馬,是用左(佐)王。」意謂周王賞賜四匹馬,這是用來輔助天子的。陳公子叔邍父甗:「子子孫孫是尚(常)」,表示子孫以此為常、為法。毛公鼎:「迺唯是喪我或(國)」,指這便喪失我的國家。殳季良父壺:「其萬年霝(令)冬(終)難老,子子孫孫是永寶。」「
是」乃前置賓語,意指萬年善終而不老,子孫永遠珍重此壺。又用作結構助詞,使賓語前置,邾公華鐘:「邾邦是保」,表示保衛邾國。秦公簋:「邁(萬)民是敕」,指治理萬民。
春秋玉石文字通假為「
氏」,表示族氏,侯馬盟書:「麻夷非(彼)是(氏)」,相當於「昧雉彼視」(《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意謂夷滅彼之族氏(朱德熙、裘錫圭)。
戰國竹簡也通假為「
氏」,《上博竹書一.容成氏》簡1:「倉頡是(氏)、軒轅是(氏)、神戎(農)是(氏)」。
至於「繫詞」意義的「
是」,最早出現於戰國的《孟子.告子上》:「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趙岐注:「鈞,同也。」意謂公都子問道:「同樣是人,有些是君子,有些是小人,甚麼緣故?」(楊伯峻)。東漢漸多見,如《論衡.死偽》:「余是所嫁婦人之父也」。佛經傳入以後,才全面流行。
686 字
相關漢字: 早,
止,
日,
正,
直,
匙,
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