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象 (包括子部件) 共 2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2
漢字部件甲骨形義通解
甲金文象手牽着大象,古人役使大象來幹活,本義是做事、作為。
甲金文從「」從「」,象一隻手牽着一頭大象,古人役使大象,以從事勞力工作,本義是做事,引申為「有所作為」的「」。古書記載,商朝時,人們馴服大象,以協助勞役。《呂氏春秋.古樂》:「商人服象,為虐于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于江南,乃為《三象》,以嘉其德。」「」表示役使大象幹活,故有從事、使用、制作、行為等義,後來「」字又用作虛詞。
戰國楚文字或省去大象的身體,剩下「」形和大象的頭部和長鼻。
甲骨文表示做事,《合集》15189:「王為巳(祀),若。」意謂商王舉行祭祀,順利。又用作人名。
金文表示製作,歸父敦:「魯子中(仲)之子歸父為其善(膳)敦」,「」是古代食器,用以盛黍、稷、稻、粱等;「」讀作「」,表示飲食;銘文說歸父製造盛載食物的敦。又表示作為,中山王方壺:「為人臣而𢓉(反)臣其宔(主),不祥莫大焉。」意謂作為臣子,反以君主為臣,是莫大的不祥。又通假為「」,用作姓氏,參見敶子匜。
戰國竹簡表示做,《上博竹書三.彭祖》簡3:「敢昏(問)為人」,意謂詢問做人的道理。又表示治理,《上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簡14-15:「古之為邦者必以此」,「為邦」即治理國家。又表示成為,《清華簡二.繫年》簡31:「晉獻公之婢(嬖)妾曰驪姬,欲其子奚齊之為君也。」意謂晉獻公的愛妾驪姬,希望她的兒子成為國君。《清華簡二.繫年》簡78:「取(娶)以為妻。」《清華簡二.繫年》簡101:「晉與吳會(合)為一,以伐楚。」又表示作為,《上博竹書六.天子建州甲》簡3:「不媺(美)為媺(美)」,即以不美為美。又表示「」,《清華簡一.耆夜》簡1-2:「縪(畢)公高為客,卲公保睪(奭)為夾(介),周公弔(叔)旦為宔(主)。」簡文說畢公高是客,召公奭是協助賓客行禮的儐相,周公叔旦是主。
《說文》:「為,母猴也。其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𦥮(𢏽),古文為象兩母猴相對形。」許慎根據訛變了的字形立說,其釋形不正確。
甲金文象側面的大象之形。突出大象的長鼻子。本義是大象,後引申為抽象、形象之「」。
甲金文象側面的大象之形。突出大象的長鼻子。本義是大象,後引申為抽象、形象之「」。《說文》:「象,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凡象之屬皆从象。」
韓非認為由於北方少見大象,人們憑着象骨想像其形狀,故凡意想、想像皆稱「」。《韓非子.解老》:「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今道雖不可得聞見,聖人執其見功以處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後增「」旁分化出「」字以表示雕像、塑像之義。
戰國文字「」和「」字相混,商承祚最早指出「」、「」的區別,「」尾短而上翹,「」歧尾而下垂,不過部分字形已訛變得難以區分了,參見「」。
甲金文用作本義,《合集》10222:「隻(獲)象」。師湯父鼎:「象弭」,即用象牙做的弓弭。《詩.小雅.采薇》:「象弭魚服」。甲骨文又用作方國名,《乙》1002:「伐象」。金文又用作地名。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表示大象,《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17:「犀角象齒」。
此外,《郭店簡.老子丙》簡4:「埶〈執〉大象,天下往」,《馬王堆.老子乙本》第250行:「執大象,天下往」,林希逸注:「大象者,无象之象也。」河上公認為大象即大道。表示執守大道,天下人都來歸往(陳鼓應)。
戰國竹簡「」通假為「」,《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65背:「人恒亡赤子,是水亡傷取之」。劉樂賢認為「水亡傷」即「水罔象」,「罔象」又作「罔兩」、「魍魎」,鬼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