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 |
|
UTF-8 | E4 BB B2 |
---|---|
大五碼 | A5F2 |
倉頡碼 | 人中 |
Matthews | 1505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121;(二版)154 |
康熙字典 | 22 |
Unicode | U+4EF2 | |
---|---|---|
GB2312 | 5457 | |
四角號碼 | 2520.6 | |
頻序 A/B | 1480 | 3101 |
頻次 A/B | 871 | 38 |
普通話 | zhng |
小篆 | ||
---|---|---|
|
甲骨 | |||||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仲 | 中也。从人从中,中亦聲。〔直眾切〕 (162 / 159) | 人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人」,從「中」,「中」亦聲。表示兄弟之中排行第二者。 28 字 詳解: 甲金文的「中」可引申表示伯仲的「仲」,表示兄弟之中排行第二者。早期金文以從「㫃」從「◎」從「丨」的「中」表示方位,而表示伯仲的「仲」的字形則不從「㫃」,到了春秋時期才開始出現混用的情況。參見「中」。戰國秦系文字出現從「人」從「中」的字形,寫作「仲」,一說是受「伯」的影響所加。(參《金文形義通解》) 《說文》:「仲,中也。从人从中,中亦聲。」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間的長幼排行。「仲」次於「伯」,排行第二。《釋名.釋親屬》:「仲,中也。位在中也。」如《尚書.呂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儀禮.士冠禮》:「仲、叔、季,唯其所當。」鄭玄注:「伯、仲、叔、季,長幼之稱。」 「伯仲」既表示兄弟的次第,也可以指兄弟。如《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鄭玄箋:「伯仲,喻兄弟也。」唐代元稹〈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嗚呼!分同伯仲,古則拜親。」引申表示彼此不相上下。如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東晉王羲之〈與謝安書〉:「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板之所聞,崑崙之伯仲也。」 「仲」同「中」,也表示中間、居中。《說文》段玉裁注:「古中、仲二字互通。」如《淮南子.天文》:「太陰在四仲,則歲星行三宿。」高誘注:「仲,中也。四中,謂太陰在卯、酉、子、午四面之中也。」 一年四季,每季三個月,古代以「孟」、「仲」、「季」表示四季裡月份的排列,所以春季的第一個月是「孟春」,第二個月是「仲春」,第三個月是「季春」。《逸周書.周月》:「凡四時成歲,歲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如《楚辭.九章.哀郢》「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王逸注:「仲春,二月也。」 「仲」也是古樂器名。《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邢昺疏:「籥,樂器名,其大者名產,其中者名仲。」《字彙.人部》:「仲,樂器。」 814 字 相關漢字: 人,中,㫃,◎,丨,伯,叔,季,孟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仲」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仲山府 | (1/1)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伯仲之間, 伯塤仲篪, 一時伯仲,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 (5/10)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伯, 篪, 菪, 晜, 壎, 昆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second |
瀏覽次數: 15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