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2
(6)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6 9C BF
大五碼 C9F4 
倉頡碼 木月 
Matthews 6986 
漢語大字典 (一版)1153;(二版)1236  
康熙字典 438 
Unicode U+673F
GB2312  
四角號碼 5090.2 
頻序 A/B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c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12/42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8/8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3/3
其他
字例: 5/5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木芒也。象形。凡朿之屬皆从朿。讀若刺。〔七賜切〕 (143 / 139)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347 七賜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清 /
形義通解
 略說: 甲金文象樹上或武器上有刺(裘錫圭),是「」的初文。本義是植物上的針狀物,即芒刺。
41 字

 詳解: 甲金文象樹上或武器上有刺(裘錫圭),可以傷人,是「」的初文。後來「」字不用,故加「」為意符,造「」字表示芒刺的本義。「」是草本植物種子外殼上的纖細的針狀物,「」是樹上長著的芒狀物,「」、「」皆可以扎人,所以常常連用,《唐書.崔日用傳》:「每一反思,若芒刺在背」。杜甫〈除草〉:「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參王鳳陽)

  《說文》:「朿,木芒也。象形。凡朿之屬皆从朿。讀若刺。」段玉裁注:「芒者,艸耑也。引伸爲凡鑯銳之偁。今俗用鋒鋩字古衹作芒。朿今字作刺。刺行而朿廢矣。方言曰。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鲜之閒謂之茦。或謂之壯。自關而東或謂之梗。或謂之劌。自關而西謂之刺。江湘之閒謂之棘。不言从木者,朿附於木,故但言象形也。」

  甲骨文表示刺殺,即刺而殺之,是一種宰殺牲畜的方法,《合集》7773:「朿(刺)羊」。于省吾指出,甲骨文中記錄祭祀殺牲時用「」字的例子屢見不鮮,如「朿豕」、「朿羊」、「朿魚」等。

  金文表示兵器,四年雍令矛:「戟朿(刺)」,「戟刺」指的是一種矛,可稱為「戟朿」,因為戟有矛形尖刺。典籍作「」。《周禮.考工記.冶氏》:「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與刺重三鋝。」鄭玄注:「刺者,著柲直前如鐏者也。」孫詒讓正義:「蓋戟有直鋒,故謂之刺。」(金國泰、張世超)。又用作氏族名。

  戰國竹簡通假為「」,《郭店簡.老子甲》簡14:「智(知)[足]以朿(靜),萬物將自定」,意謂知道滿足而安靜,萬物將自然安定(參劉釗)。
633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23 p74
p130 p166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木芒,樹木枝葉上最尖銳的部位
成語彙輯
手無措, 裝待命 (2/2) 詳細資料
詞類 英文意義
v. to stab; to pierce
var. ancient variant of
瀏覽次數: 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