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金文與小篆字形相同,從「
示」,「
勺」聲。「
礿」是祭名,乃夏商周三朝在宗廟裏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
47 字
詳解: 金文與小篆字形相同,從「
示」,「
勺」聲。「
礿」是祭名,乃夏商周三朝在宗廟裏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鄭玄注:「此蓋夏殷之祭,周則改之,春曰祠,夏曰礿。」《周禮》:「礿,宗廟之夏祭也。」換言之,「
礿」是夏代和商代春天的祭禮,到了周代則指夏天的祭禮。《說文》:「礿,夏祭也。從示,勺聲。」「
礿」所用的祭品不多,以菜蔬為祭品。孔穎達疏《禮記》:「春曰礿者,皇氏云:『礿,薄也。』春物未成,其祭品鮮薄也。孫炎云:『礿者,新菜可礿。』」意指春天時,農作物未有收成,所以祭品微薄,只以剛成熟的菜蔬為祭品。
甲骨文未見「
礿」字,學者多認為甲骨文以「
勺」為「
礿」(參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葉玉森、吳其昌亦持此說),亦用作祭名。
金文泛指祭祀,我鼎:「延礿𠭥二女(母)。」「
延」即繼續;「二母」指上一句銘文提及的妣乙和妣癸;「
𠭥」亦是祭名;這句指繼續對妣乙和妣癸進行礿祭和𠭥祭。
傳世文獻中,「
礿」與「
禴」通。《集韻》:「礿,《說文》:『夏祭也。』或作『禴』。」陸德明《經典釋文》:「礿,本或作禴。」《詩經.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鄭玄注《禮記》引此作:「《詩.小雅》曰:『礿祠烝嘗,于公先王。』」「
祠」為春祭;「
礿」為夏祭;「
嘗」為秋祭;「
烝」為冬祭;這句意謂一年四季分別以四種祭禮在祖廟裏祭祀先公先王。
583 字
相關漢字: 示,
勺,
延,
𠭥,
禴,
祠,
嘗,
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