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耑 |
|
UTF-8 | E8 80 91 |
---|---|
大五碼 | AD42 |
倉頡碼 | 山一月中 |
Matthews | 1428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812;(二版)3004 |
康熙字典 | 890 |
Unicode | U+8011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2222.7 | |
頻序 A/B | 3465 | 5422 |
頻次 A/B | 65 | -- |
普通話 | dun zhun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耑 | 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凡耑之屬皆从耑。【臣鉉等曰:中一,地也。】〔多官切〕 (149 / 146) | 耑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象植物的根端。本義是頂端、末端的「端」。 23 字 詳解: 甲骨文上從「之」(從「止」從「一」)下從「不」從數點,構形初義有兩說:一、上象植物初生的枝葉,下象植物的根部(許慎、李孝定)。本義是植物的根端。羅振玉認為數點象水,水可養植物。二、上象人體的最下端:腳掌,下象人體的最上端:頭髮的倒置(陳世輝),本義是兩端、末端。 金文上部不從「之」,下部從「而」,字形與小篆相近。甲骨文用為方國名,金文用為「𦓚」,與「觶」同字(參王國維),是一種盛酒器,義楚觶:「義楚之祭耑(觶)」。又用作人名。 《說文》:「耑,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凡耑之屬皆从耑。」段玉裁注:「古發端字作此,今則端行而耑廢。」 「耑」是「端」的初文,戰國楚簡讀作「端」,《郭店楚簡.語叢一》簡98:「喪,仁之耑(端)也。」又通假為「短」,《郭店楚簡.老子甲》簡16:「長耑(短)之相型(形)也。」 「耑」之「開端」義後來被「端」取代,今日則多用於書信上,作為「專」的另一種寫法,如信末的「耑此」。 408 字 相關漢字: 端,之,止,一,不,而,𦓚,觶,短,專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52 | 周p135 | |||||
李p225 | 何p374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古同「端」 | |
黃p52 | 周p135 | |||||
李p225 | 何p375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專」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耑」字下錄有1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adj. | specialized; concentrated |
adv. | specially |
n. | beginning of growth |
瀏覽次數: 1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