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 |
|
UTF-8 | E6 AD A2 |
---|---|
大五碼 | A4EE |
倉頡碼 | 卜中一 |
Matthews | 939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435;(二版)1537 |
康熙字典 | 501 |
Unicode | U+6B62 | |
---|---|---|
GB2312 | 5425 | |
四角號碼 | 2110.0 | |
頻序 A/B | 562 | 623 |
頻次 A/B | 4550 | 1672 |
普通話 | zh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止 | 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諸市切〕 (38 / 32) | 止 |
形義通解 |
---|
略說: 「止」字在甲骨文及金文中皆象「足」之形,即指人的腳掌。「止」是漢字的重要部件。後借用來表示停止。 48 字 詳解: 「止」的甲骨文及金文皆為獨體象形字,象人的腳掌。今天通用的「止」字,是隸變後的結果。在隸變以前的古文字中,解腳掌的「止」其實有左右之分,也有朝上朝下之別,故實可包括「止」、「𣥂」、「夊」、「㐄」這四種基本形態,分別指向上或前的左腳,向上或前的右腳,向下或向後的左腳,和向下或向後的右腳,此外還有一些變形。透過四者的混合使用,許多有空間導向的字都可以形成,如「步」、「夅」、「陟」、「降」、「韋」、「舛」、「出」、「各」等。 止是「趾」的初文,但指的是全隻腳掌,甚至可泛指移動中的人身。「止」為漢字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後來被假借為停止或制止的「止」。又《說文》「止」字的解釋為:「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這一解釋大概只說明了「止」字作為「址」或「下基」的引申義,而非「止」之為「足」的原義。 「止」字甲骨文用作本義,如《合集》13688:「疾止」,意謂腳有疾。「止」又可以用作方國名與人名。另「止」又通「祉」,用作祭名,如《合集》23408:「止(祉)日。」 「止」字金文用作人名。五年琱生簋(舊稱五年召伯虎𣪕):「余老,止公僕墉(庸)土田多𧧒。」指我已年老,止公所擁有的田人之數多次遭到司法方面的調查(林澐)。 523 字 相關漢字: 足,𣥂,夊,㐄,步,夅,陟,降,韋,舛,出,各,趾,址,祉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止」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令行禁止, 抽薪止沸, 揚湯止沸, 望梅止渴, 淺嘗輒止… | (5/128)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遏, 防, 戛, 禁, 舉, 戈, 豈, 渴, 飲, 休, 又, 伊, 抑, 適, 嘆, 停, 永, 制, 鴆, 汐, 靜, 輒, 阻, 終, 伝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foot (arch.) |
v. | stop; desist; rest in; detain |
瀏覽次數: 31171 |